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内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 中药的用药剂量 剂量:药剂的用药量,一般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 古今计量单位及换算 明清以来 16位进制 1斤=16两=160钱 现今公制 1公斤=1000克 换算 1两(16位进制 )=30克, 1钱=3克 1分=0.3克 1厘=0.03克 中药的用量 确定用量一般原则是: 根据药物性能确定用 :药材质量、质地、气味、有毒无毒 根据配伍、剂型、使用目的确定用量 根据病人性别、年龄、体质、病程、病势、生活习惯与职业确定用量 因时因地制宜 中药的用量 各类药物用量大致规律如下: 花叶、芳香走窜之品3-9克;根茎类9-15克;矿石贝壳类15-30克;特殊药物例外;细辛一般不超过3克,沉香、麝香一般用1-1.5克。 (四)煎服法 给药途径: 口服、皮肤、吸入、舌下、直肠、粘膜、注射。 应用形式: 汤、丸、散、膏、丹 1、煎煮方法: 煎药器具:沙锅、砂罐;忌铁锅,铝锅 煎服法 煎药用水:饮用水 加水多少:液面淹没过饮片2cm 煎前浸泡:20—30分。种子果实1小时。 火候时间:文火、武火。 20—30分。 趁热滤汁 煎煮次数:2—3次 煎服法 入药方法: 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泡服、煎汤代水 2、服药方法:日一剂,分温再服(空腹,饭后,睡前,晨起) 煎法与服法都与方剂的疗效有关,若用之不当,药亦无功。 《医学源流论》“煎药方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煎药法与服药法 先煎 质地坚硬的药物,如:龙骨、牡蛎、石膏 后下 芳香药,以挥发油取效的如:薄荷、鲜藿香 包煎 易刺激咽候,引起咳嗽如:旋覆花、车前子 单煎 有些贵重药,如:羚羊角、西洋参 溶化 也称洋化,如:阿胶、芒硝 冲服 不宜煎煮,应冲服,如:朱砂、牛黄、麝香 指与中药的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质和功能(药性) 性味 升降浮沉 归经 药物毒性 中药的性能 四气:指药物的性质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前人称为四气。 温次于热,热即大温;凉次于寒、凉即微寒。 “平性”药,即药性较平和,偏热,偏寒不明显。 性味 寒、热、温、凉 是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 与病证的性质相对应 寒性药物治疗热性病 热性药物治疗寒性病 “平性”仍属四气范围 四性 (四气) 举例: 黄连 性寒 清热燥湿 痈疽疖疔 泻火解毒 附子 大热 回阳救脱 脾阳不振 温肾助阳 风湿痹痛 五味:指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淡附属于甘,涩附属于酸 辛 酸 甘 阳 阴 苦 淡 咸 五味 五味 确定药物“味”的主要依据: 药物的滋味 药物的作用 辛 发散、行气、行血 治疗表证或气、血阻滞等病证 举例:麻黄 发散风寒 外感风寒无汗 丹皮 活血散瘀 血瘀闭经痛经 甘 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治疗虚证,缓和拘急疼痛 举例:黄芪 补气升阳 表虚自汗 甘草 补中益气 脾胃虚弱 缓急止痛 脘腹挛急疼痛 黄 芪 酸 收敛、固涩 治疗虚证、泄泻等证 举例:五味子 敛肺滋肾 气虚自汗 生津敛汗 梦遗滑精 苦 能泄能燥 泄 :通泄 、降泄、清泄。 燥 :燥湿,用于湿证 举例:大黄 攻积导滞 胃肠实热 杏仁 止咳平喘 咳喘证 黄连 清热燥湿 实热雍滞泄泻 黄连 大黄 咸 软坚散结、泻下 治疗痰核、痞块及热结便秘等 举例:鳖甲 软坚散结 积聚癥块 肝脾肿大 淡 渗湿、利水 治疗小便不利,甚至癃闭等证 举例:薏苡仁 利水渗湿 脾虚有湿泄泻 (二)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四种作用趋向,相对于疾病的趋向而言。 升对应降,浮对应沉。 升浮 辛、甘、温热 沉降 苦、咸、寒凉 升浮 升阳、发表、散寒、温中 沉降 降气、潜阳、泻下、清热 (三)

文档评论(0)

132****92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