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的通感美 一.什么是通感 眼、耳、鼻、舌、身是人体的五种主要感觉器官,它们分别管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它们有严格的分工,各司其职,一般不能打破生理上的界限。可是在艺术上,作家经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沟通了五官,使之在感知中相互作用,使意象成为感觉的复合体,让读者获得综合的但又是具体的形象。艺术上这种感觉器官的沟通与转换,叫通感。 通感这种艺术手法并非来自外国,我国早在先秦就有通感的有关论述。 《列子·黄帝篇》:“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 《乐记》:”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止如槁木……累累乎如贯珠。“ 《楞严经》:“无目而见“,“无耳而听“,“非鼻而闻香“,“异舌知味“。 《涅槃经》:“如来一根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知法。 钟子期听伯牙弹琴,赞叹说:“美哉!巍巍乎若高山!”“美哉!洋洋乎若流水!” 陆机《拟西北有高楼》:“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 二.审美通感产生的原因 1.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互相绝缘的,而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彼此联系、互相沟通的。这是通感产生的现实基础。 2.五官信息在大脑中枢中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这是其生理基础。 3.作家的艺术联想和想象沟通了五官在感知中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通感。 三.古典诗词中通感的表现形式。 1.视听通感,即视觉美感与听觉美感相互沟通。 白居易《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苏轼《夜行观星》:“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晏几道《临江仙》:“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黄庭坚《次韵公秉、子由十六夜忆清虚》:“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闲月自妍。” 清黄景仁:“隔竹拥珠帘,几个明星切切如私语。” 宋孔武仲《乘风过洞庭》:“半掩船蓬天淡明,飞帆已背岳阳城。飘然一叶乘风度,卧听银潢泻月声。”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 勇士赴战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风扬。 喧啾百鸟群, 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 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 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 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 无以冰炭置我肠! 2.视觉、听觉、触觉通感。 杜甫《冬日洛城北谒之帝庙》:“碧瓦初寒外”。 李白《菩萨蛮》:“寒山一带伤心碧。” 刘驾:“促织灯下吟,灯光冷如水。” 李贺:“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李绅《红蕉花》:“红蕉花样炎方识,瘴水溪边色最深。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 高适《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李璟《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李嘉祐《江阴道中》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贾岛《客思》:“促织声尖尖似针,声声刺着旅人心。独言独语月明里,惊觉眠童与宿禽。”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呖呖莺歌溜的圆。” 杨万里《四时田园杂兴》:“剪剪轻风未是轻,犹吹花片作红声。” 李贺《梦天》: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3.视觉、听觉与味觉、嗅觉通感。 诗的形象诉之视觉、听觉,可以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作用于触觉、味觉、嗅觉,更可以使人如触其物、如尝其味、如嗅其气。正如高尔基在《保尔·魏伦和颓废派》一文中所说:“你一面读,一面想象色彩、气味、声音、感觉……非常鲜明地想象这一切,在一首诗里体味许多活的形象。”这样可以对审美对象作全面的、立体的感知,诗的形象就不止单一的美,而且能具有复合的美,给读者更多更丰富的美感。 王灼《虞美人》:“枝头便觉层层好,信是花相恼,觥船一醉百分空,拼了如今醉倒闹香中。” 庞铸《花下》:“若为常作庄周梦,飞向幽芳闹处栖。” 吴潜《满江红》:“数本菊,香能劲;数朵挂,香尤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