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基础;第八章 诊 法; 切诊是指医生通过用手触、摸、按、压病人体表一定的部位,以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切诊,包括切脉和按诊两部分。; 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一)脉诊原理
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心主血,其充在脉”、“心藏脉、脉舍神。”;(一)脉诊原理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一)脉诊原理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脉以胃气为本。”肝藏血,贮血,调节血液,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二)脉诊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
寸口、趺阳、太蹊;(二)脉诊部位
3.寸口诊法:“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 法,何谓也?”“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二)脉诊部位
4.“何以独诊寸口”:①寸口部位为脉之大会;②寸口部位脉气最明显;③可反映宗气的盛衰;④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脉诊方便。;(二)脉诊部位
5.六部脉与脏腑的联系: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命门(肾)。;(三)脉诊方法
1.布指:医生用左手(食、中、无名指)诊病人右手,用右手(食、中、无名指)诊病人左手。先用中指按于病人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为关部,关前一指为寸部,关后一寸为尺部,根据病人身体高低适当调整指距。;(三)脉诊方法
2.指法: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根据指力大小可分(1)举:轻取;(2)按:重取;(3)寻:中取。再细分可分为循法、推法、总按、单按。;总按;单按;错误手法;(三)脉诊方法
3.注意事项:
(1)时间:平旦为佳。“诊脉常平旦”(《素问》)
(2)体位:坐位或仰卧位与心脏等高。
(3)环境:安静。;(三)脉诊方法
3.注意事项:
(4)调息:应先让患者休息片刻,然后诊脉。切脉者必须呼吸均匀,态度认真。
(5)每次诊脉时???,不应少于一分钟。;(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
1.正常脉象: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①脉位:脉管的浅深;②至数:脉搏的频率;③脉长:脉动的范围长短;④脉力:脉搏的强弱;⑤脉宽:脉管的粗细;⑥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⑦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⑧均匀度:脉动的节律;(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
1.正常脉象: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常脉为三部有脉,一息四五至(脉搏70-9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节律均匀,从容和缓,流利有力,尺脉沉取不绝。;(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
1.正常脉象:其特点可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
(1)有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2)有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3)有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
2.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
(1)与年龄、性别、形体有关:
年龄:越小脉越快(婴儿120-140次/分)
体质:身高者脉长,身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肥人脉沉。;(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
2.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
(2)与精神情志有关:激动时其脉必快(数),抑郁时其脉沉缓或迟。;(四)正常脉象及生理变异
2.正常脉象的生理性变异:
(3)与季节、地理、气候有关: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4)几种生理变异:斜飞脉、反关脉。;(五)常见病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五)常见病脉
1.浮脉:
【机理分析】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五)常见病脉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临床意义】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五)常见病脉
2.沉脉:
【机理分析】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沉而几无为伏,著骨始得,较沉更甚,主邪闭;沉而有力为牢,沉而强直搏指,主内实。;(五)常见病脉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脉动3-4至(一分钟不满60次)。
【临床意义】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五)常见病脉
3.迟脉:
【机理分析】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亦主热证,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五)常见病脉
4.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一分钟超过90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