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第8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后松开读/写键,黄灯 VL1 亮表示系统进入设置 密码(编码)模式. *从键盘输入6个数字密码(键按下发声,键释放 消声),黄灯VL1熄表示编码完成,然后自动转为 开启模式. *开门时只需从键盘输入6个密码(键按下发声, 键释放消声),绿灯VL3亮表示密码正确,且继电 器触点闭合执行开门动作(由模拟负载的大直径 绿色LED发亮替代).2s后绿灯VL3和大直径绿色 LED均熄灭且触点断开. * *如果红灯VL2闪亮且蜂鸣器断续发声数秒,表示 密码错误,需重新输入密码. *如果上电或只按动复位键而不按动读/写键,系 统进入的是键入密码的开门操作. 8.8 单总线器件电子标识的读取 单总线只需要一条信号线和一条地线,就能以普 通双绞线的方式实行半双工串行通信.单条信号 线既能传输时钟,又能双向传输数据,同时还充 当总线所挂从设备的电源线.每个单总线器件内 * 部固化了全球唯一的64位器件ID码(标识码).通 过单片机一条I/O口线直接读取单总线器件的ID 码,是单片机串行扩展和学习单总线基本信号时 序的一种具体体验. 8.8.1 基本思路 Dallas-MAXIM公司生产的单总线器件除了采用 传统芯片形式的封装外,另一类是采用不锈钢外 壳制作的iButton(信息纽扣)坚固式封装,见图 8-44.iButton器件有F3和F5两种厚度(以mm为单 位),不锈钢纽扣外壳作为地线,正面的金属接触 * 面作为信号线并与外壳电气隔离.该类器件设计 成为接触式,可热拔插, 还配合有专门的接触探 头 (某些内嵌有LED指示灯),通过两者接触的方 式使用,本实验针对这类iButton器件来进行. iButton(信息钮扣)坚固式封装 (图8-44) * *51系列单片机通过串行扩展方式读取单总线器 件的ID码,需遵循单总线信号传输协议,包括初 始化、ROM命令传输、功能命令传输. *这些命令序列都是由复位脉冲、应答脉冲、写 “0”、写“1”、读“0”和读“1”等基本时序来完成. *信号时序和ROM命令在4.3.2节已详述.iButton 器件通过单总线由单片机(主设备)供电. *单片机按先低位后高位传输顺序读取iButton 器件(从设备)的64位ID码后,以字节为单位依次 通过并行口送到数码管作静态显示. * 8.8.2 硬件方案 1. 硬件组成 单总线器件电子标识读取电路的见图8-45. 单总线器件U2采用了iButton结构(信息纽扣). 具体实施是用配套的盘状接触探头通过轴心触 点连接P3.0口线,替代了图中与U2紧固连接的单 总线引线,盘状金属外壳接地. 通过探头与信息钮扣端面瞬间接触来完成U1与 U2的主从数字通信,读取器件的8字节64位ID码. 上拉电阻R4使工作稳定(P3口并非开漏结构,内 * 部已有上拉电阻,见1.4.2节;对于开漏结构的端口,应加上拉电阻R4). 单片机U1以字节为单元顺序送出ID码. 每个字节的高、低半字节分别通过两位超高亮 共阴极数码管DG1和 DG2 作静态显示,两条P3口 线直接作数码管的位驱动(注:图中所画的数码 管a~g段符分布属底视图,旨在减少绘线的交叉). 7段译码芯片U3和U4分别作段译码和段驱动(芯 片内部已有限流电阻). 显示键Q作8字节ID码顺序显示用按键. * 单总线器件电子标识读取电路 (图8-45) * 2. 电路原理 在电路演示装置的实施中,单片机U1和单总线器 件U2的数字通信,如上所述是通过配套的盘式接 触探头与信息纽扣端面的瞬间接触来实现. 按照单总线信号时序执行ROM命令,把U2的8字节 64位ID码读出并存到U1内存中. 显示键 Q 每按动一次,依次从低位到高位把每个 字节的ID码从P1口送出. U3作高半字节的7段硬件译码/驱动. U4作低半字节的7段硬件译码/驱动. * 高低半字节分别送至DG1和DG2作静态显示. 由于高低半字节从P1口分开送出,所以U3和U4不 必对信号锁存,可把时钟信号线CL固定接地. 因为超高亮共阴极数码管所需的位驱动电流较 小,可直接由20mA带载能力的P3.5和P3.6口线做 位驱动控制. 由于U3和U4属于十六进制字符全译码,没有熄灭 码,所以通过P3.5和P3.6口线分别控制数码管共 阴极的通断,以满足显示熄灭之需. * 3. 主要器件 U1为单片机芯片AT89S52(40脚DIP封装,可在线 编程). U2为电子标识DS1990A(信息钮扣)和配套的盘式 接触探头. U3和U4为硬件译码/驱动芯片MC14495. DG1和DG2为超高亮数码管(如:LN5101AS). 显示键Q和复位键S为常开触点按键开关. 单总线器件电子标识读取电路装置见图8-46. * 单总线器件电子标识读取电路装置 (图8-46) * 8

文档评论(0)

132****92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