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第7章 消毒工艺的运行与管理.ppt

城市水工程运行与管理第7章 消毒工艺的运行与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工程运行与管理电子教案 第7章 第7章 消毒工艺的运行与管理 7.2 加氯消毒工艺运行控制与管理 7.3 其他消毒方法 7.1 消毒工艺概述 消毒的目的主要是杀死绝大多数病源微生物,防止水致传染病的危害。加氧化性消毒剂可同时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污染物,降低COD。 给水处理过程中,水经过混凝、沉淀(澄清)和过滤,能去除大量悬浮物和黏附的细菌,但过滤出水还远远不能达到饮用水的细菌学指标。一般水质较好的河水大约含有大肠杆菌10000CFU/L左右,混凝沉淀可除去50%~90%的大肠杆菌,过滤又可除去进水中90%的大肠杆菌,出水中一般还会含有100CFU/L以上的大肠杆菌。我国新的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不得检出大肠杆菌,所以最后必须进行消毒。 7.1 消毒工艺概述 消毒的目的 给水处理中的消毒,可根据原水水质及处理工艺,采用滤前及滤后二次消毒,也可仅采用滤前(包括沉淀前)或滤后消毒。采用滤前消毒可延长氯的接触时间,有利于杀死水中微生物,防止藻类生长,清洁滤砂和降低水的色度等,但氯耗将有所增加,且当水中有机物含量高时,还将使出水的三卤甲烷增加。因此,我国大多都采用滤后消毒,也有两次消毒的。 通过消毒后,生活饮用水的细菌含量和余氯量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 7.1.1 消毒方法 消毒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有加热法、冷冻法、机械过滤法、紫外线法、超声波法、辐射法;化学法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剂包括氯及其化合物、其他卤素、臭氧、H2O2、金属离子以及其他杀生剂等进行消毒。 7.1.1.1 常用消毒方法的比较 几种常用消毒方法的比较见表7-1 logo 7.1.1.2 我国常用的消毒药剂及改进 我国常用于消毒的含氯药剂有氯气、液氯、漂白粉、漂粉精、次氯酸钠、氯胺和二氧化氯。由于氯价格便宜,消毒效果可靠,应用最广,我国城市给水中普遍采用氯消毒。 采用液氯消毒经济有效,且余氯具有持续消毒作用。问题在于随着水污染的日益严重,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日益增多,采用液氯消毒将导致产生许多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比如三卤甲烷(THM)、氯仿等。改进办法是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或臭氧消毒剂代替液氯消毒剂。 常用消毒药药剂及优缺点见表7-2。 7.1.2 加氯消毒机理及影响因素 7.1.2.1 加氯消毒机理 加氯消毒是指向水中加入含氯类杀菌药剂,杀灭水中的病毒和细菌。以液氯为例,氯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为了便于运输、贮存和投加,将氯气在常温下加压至8~10atm可变成液态,加氯消毒中采用的是液氯。氯的消毒作用,利用的不是氯气本身,而是氯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反应式如下: Cl2+H2O→HOCl +H++ Cl- 次氯酸(HOCl)的分子量很小,是不带电的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细胞表面,并渗入细胞内,利用氯 原子的氧化作用破坏细胞的酶系统,使其生理活动停止,最后导致死亡。在水中形成的HOCl是一种弱酸,因此会发生以下电离反应: HOCl→H++OCl- 上式中的次氯酸根离子也具有氧化性,但出于其本身带有负电荷,一般不能靠近也带有负电荷的细菌,所以基本上无消毒作用。 影响氯消毒效果的因素很多,分别说明如下: (1)加氯量 加氯量的多少和水中消耗氯的物质种类及数量有密切关系,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多,加氯量也将增加。加氯量增加时,余氯量也会增加,但如过量加氯,不仅增加成本,而且自来水中有氯的味道,影响水的使用。相反,如果加氯量少则达不到水质标准,极有可能因残存的细菌和病毒导致事故。 (2)接触时间 加氯以后,应有一定的氯和水接触时间,通常在清水池和配水系统中完成,使氯和水中杂质以及微生物起反应,达到消毒目的。加氯时接触时间不应少于30min,用氯胺消毒时的接触时间不少于2h。接触时间不足,消毒效果相对差些,接触时间过长,可能会降低剩余氯量。 7.1.2.2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3)温度 温度通过两个途径影响消毒效果,其一,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直接影响杀菌效率;其二,影响传质和反应速率。一般而言,较高温度对消毒有利。 (4)微生物特性 一般而言,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有芽孢的比无芽孢的耐力强;寄生虫卵较易杀死,原生动物中的痢疾内变形虫的苞囊却很难被杀死;单个细菌易被杀死,成团细菌(如葡萄球菌)的内部菌体难于杀死。 (5)pH值 pH值决定了氯系消毒剂的存在形态。低pH值时,HOCl或NHCl2的量较大,杀菌能力强。有些微生物表面电荷特性

文档评论(0)

132****92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