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科技如何走自主创新的道路_《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正稿.doc

论中国科技如何走自主创新的道路_《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正稿.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下载可编辑. 20**级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 结 课 论 文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日 期: 课堂问题: 第四篇 第十一章 第三节 P362 一般而言,技术-产业的生命周期包括五个阶段:孵化、技术成长与分化、市场成长与细分、成熟、衰退。怎样在不违背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科学技术更快的向产业和生产力转化?根据这一规律,从国家层面来说,政府可以做些什么为这一转化提供良好的条件? 论中国科技如何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摘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对中国来说,自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在自主创新方面,拿近代中国来说,中国同样取得过世界瞩目的成就。纵观中国科技国情,从总体上看,虽然国家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中国的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中国科技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关键在于制定一个自主发展的战略方针,需要有一套自主的人文体系来支撑,用一整套完善合理的制度加以保障,通过整个国家的宏观层面和宏观政策来相配合来实施。 关键词:科学技术,自主创新,战略方针,人文体系,制度保障,宏观政策 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现代世界以国家的地区作为存在形式,自主不仅关系经济,也关系政治,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自主都是不可或缺的。自主创新,重在创新,贵在自主。创新是内容、是实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主是原则、是精神、是国家独立、自强的保障。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对中国来说,自主创新显得尤其重要,其原因在于: 1.以有形产品换无形产品的贸易不可长期持续,中国产品不能长期处于低利润的一端。在有形与无形产品的交换过程中,无形产品的利润率大大高于有形产品。如果中国长期陷入这样一种国际分工角色,那么本国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很快便会消耗殆尽。当前的国际分工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举一个数字便可以看出,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目前都已达到10万亿美元以上的程度,但是,美国的年钢铁生产量从来没有超过1.5亿吨。而我们国家,目前的GDP以美元计算仅仅只有1.5万亿美元,而每年消耗的钢铁量已经超过了3亿吨,至于煤炭、水泥、木材、铜、铝等有色金属的消耗量都已达到占世界总消耗量1/3的程度。 所以,中国今天的经济模型是一个大量消耗基础能源、实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模型。这种发展模式看来在短期内发展速度很快,但从长远看,不仅难以为继,并且隐藏着较大的危机。 2.中国是人口大国,应尽量以本国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换取外国的自然资源。目前,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主要的财富资源。发达国家的财富量主要以人力资源为标志。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人力资源不得不靠出口实物资源来交换知识产品。如果发展中国家长期被固化在物质生产的分工领域,那么,这个国家的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将长期呈现薄弱现象。因此,改变被西方经济学国际分工理论定格的命运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中国人面前。中国应尽量快速转换目前的这种发展模式和贸易模式,尽快地从以廉价劳动力贸易为主转换成一定程度的用知识和技术换取外部的实物资源。 为了快速致富,为了追求以GDP为标志的政绩,不少地方政府都采取了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法。但是,中国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可以交换的东西只有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于是,快速发展便成了快速的掠夺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并且,我们国家的资源和环境是有限的。今天消耗得越多,明天便会越快地出现资源枯竭和能源危机。特别是,一种国际分工一旦形成,便可能使社会生活和劳动分工出现一定的固化现象,中国人便会习惯地长久地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生产,知识生产便会成为发达国家的专利。这对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中国成了物质产品的主要生产国,而不是人力资源的生产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航空工业。当今中国天空飞翔的客机,大都是美国造。人们或许不知道,这种情形本来可以不发生。 早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前8年,即1970年8月,中国就开始了举世闻名的大飞机“运十”的自主研制——这个开始研制的时间,比欧洲的空中客车只晚了两年。这项研制由毛主席亲自决策。考虑当时上海所具有的物质和技术力量,所以任务主要放在上海。 中国的大飞机制造已经露出艳丽的曙光,但却遭到了扼杀。为什么?究竟是谁、因为什么而扼杀了中国大飞机的研发和制造呢?认真追溯,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批判和放弃了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建国方略,重新捡起“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理论。

文档评论(0)

xiang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