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移栽分蘖阶段植保措施 制作人: 危峰潜叶蝇移栽分蘖阶段植保措施负泥虫潜叶蝇为双翅目,水蝇科。分布东北、华北、浙江等地。寄主于水稻及某些禾本科杂草。以幼虫潜食叶肉,致稻叶变黄干枯或腐烂,严重时全株枯死。生活习性/view/16740.htm东北年生4—5代,以成虫在水沟边杂草上越冬,翌春多先在/view/671280.htm田边湿杂草中繁殖1代。秧田揭膜后1代成虫可在秧田稻叶上产卵,在田水深通条件下,卵散产在下垂或平伏水面的叶尖上,生产上深灌或秧苗生长瘦弱时为害较重。形态特征 成虫成虫体长2—3mm,青灰色。触角黑色。 末龄幼虫体长3—4mm,圆筒形略扁平,乳白色至乳黄色,尾端具黑褐色气门突起两个。 卵长椭圆形,乳白色,上生细纵纹。 蛹,长约5毫米,呈椭圆形,开始为浅黄褐色,后变为红褐色,羽化前变为暗褐色。防治方法(1)清除杂草。(2)培育壮苗。(3)浅水灌溉。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敌杀死2.5%溴氰菊酯艾美乐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负泥虫昆虫名,为鞘翅目,负泥虫科。主要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成虫、幼虫沿叶脉取食叶肉,在叶尖部分则食穿表皮。形态特征体长3.7~4.6毫米,体宽1.6~2.2毫米。头、触角(基部两节橙红色)、小盾片钢蓝色或接近黑色。前胸背板(除前缘与头同色外)、足大部(/view/356251.htm基节、胫端及/view/356182.htm跗节黑色)橙红色。鞘翅深蓝并带金属光泽。体腹面一般黑色。背面光洁无毛。头、触角和体腹面被金黄色毛。生活习性(1)成虫:成虫喜阴凉潮湿环境,早晨及阴天活动最盛。(2)幼虫:卵多在上午孵化。幼虫于清晨露重时很活泼,集中于稻叶的正面及叶尖,阳光猛烈时则隐蔽于背光处。(3)发生因素:①气候因素。冬春温暖雨,适于越冬成虫生存,基数就大,发生亦提早,受害会加重。4~6月份多雨亦有利其发生为害,而高温则对其有抑制作用。②栽培因素。多发生于山区和半山区,特别是山谷阴坡稻田。凡离山较远、阳光充足的稻田,发生就少,平原地区,极少发生,甚至不发生。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中国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2)越冬及虫源:以成虫在稻田附近背风向阳的塘边、沟边的禾本科杂草丛及其根际土缝越冬。以在芦苇、茅草及其切口内占多数。越冬时常有群集性。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结合积肥,冬春铲除杂草,杀死越冬成虫,减少基数。秧田灌水,捞杀成虫。结合中耕耘田,先用竹竿将幼虫打落,把幼虫糊入土中,如先撒施石灰,收效更大。化学防治: 再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