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重庆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答了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 “时代之问”,属于国际关系的理念范畴。而国际法则是国家相互关系上行为的规范,是对 国家之间的关系加以规范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理念引领方向,规则决定成效;规则 服务于理念,而理念的落实也离不开规则。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先进性, 需要放到国际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 察。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揭示的法律本质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 想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要求。马克思指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 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国际法归根到底是由其所处时代国际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世 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命运与共,比 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这要求国际法制度与 时俱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正是契合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 国际法的方向与 目标。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中 华传统文化以整体和谐为最大特征,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在国家间交往中,中华文明 历来崇尚“兼相爱,交相利”,坚信 “义利并举、以义为先”的原则,重视各国之间建立和 而不同、和睦相处、平等互利的友好关系。在法治方面,也在很早就形成了一系列约束国家 行为的规则和惯例。在这些规则及其背后的规则意识基础上,中国古代历经“止有际’而 非国的春秋战国和 “止有’ 国而非际’”的王朝更迭,又在近代受到西方国际法的 冲击和百年战争洗礼,逐渐形成了中国看待世界、看待自身的独特视角,这些都成为人类命 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文化源泉。 从国际法自身发展的轨迹和逻辑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为国际法的未来发 展指明了新的价值 目标。国际法在每个历史时期所反映的价值 目标,体现的都是当时国际社 会的价值追求,代表的是占优势地位的国家及其统治者的利益,这又归根到底决定于经济基 础和国际分工的发展程度。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提出和倡导了一系列 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包括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国家平等原则等。但这些原则 只适用于资产阶级“文明国家”之间,掩盖不了资本贪欲的野蛮扩张。两次世界大战后,和 平成为国际社会最为关切的焦点问题。不使用武力、民族自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法 原则和集体安全体制得以确立。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格局面临 数百年未有之变局。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和平与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应对全球性 挑战也越来越需要各国加强合作。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旧的利益局限,为国际 法指出了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整体利益和共同的前途命运为依归的根本价值追求,反 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使新时代中国国际法赢得了道义制高点。 (徐宏《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法》,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属于国际关系范畴,与规范国家相互关系的国际法有密不可分的 联系。 B. 国际法制度需要与时俱进,因为当今人类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 发展。 C. 17、18世纪的国际关系准则服务于资产阶级文明国家”,这符合马克思对于国际法根源 的判断。 D. 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各国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逐渐超越了利益 局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站在国际法发展的角度,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先进性。 B. 文章列举中国历史上国家间的交往规则,论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 基。 C.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国际法的相互关系,再对此逐层论 述。 D. 文章既回溯历史,又着眼未来;既有理论论据,又有事实论据,视野开阔,论证充分有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inaei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