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男孩失踪”真相让人愤怒但不必太悲观
《温州11 岁男孩失联4 天,翻遍全城的爸爸几近崩溃……请你帮
帮他!》《第五天了!温州11 岁男孩至今没有回家,家人重金50 万苦
求线索》……11 月30 日陈女士向浙江乐清市公安局报警,称其儿子
黄某放学回家途中失联,浙江人的朋友圈连续为这位小男孩刷屏。人
们一边转发寻人信息,一边纷纷祈愿小男孩平安归来。
12 月5 日凌晨2 点半,乐清公安发布情况通报:经各方努力和警
方工作,乐清失踪男孩黄某已于 12 月4 日22 时48 分找到,警方确
认其人身安全和基本健康,并对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支持和无私
奉献表示崇高敬意。
经公安机关查明,男孩母亲陈某因与在外经商的丈夫存在感情纠
纷,为测试其丈夫对其及其儿子是否关心、重视,蓄意策划制造了该
起虚假警情。12 月 5 日,陈某已被乐清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
措施。
数日来牵动人心的乐清“走失男孩”终于找到了,而一起找到的,
还有那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真相。“为测试丈夫策划虚假警情”,如
此荒唐的动机,如此狗血的剧情,引发舆论一片哗然:“狗血反转!”
“戏弄爱心,浪费资源,该当何罪?”“太可恶了!这个妈妈应该以
寻衅滋事罪追究刑责!”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也最能拨动人们敏感神经。看到焦急寻人
的家长,大家都在感同身受之中本能地转发,希望能尽到一份绵薄之
1
力。恻隐之心,慈悲之心,人皆有之。转发不仅仅是一种同情和支持,
更诠释人伦温情和人间大爱。
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家属的虚假报警,无疑极大地伤害了公众
的爱心,很多人强烈谴责这是上演现代版“狼来了”。确实,爱心是
容不得任何沙子的,当纯洁的善心被愚弄戏耍,在社会诚信本就相对
稀缺的当下,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会令人不寒而栗。
报案是当事人的基本权利,法律会予以充分保障,但如果是虚假
报案、恶意报案,使有限的警力和警务资源浪费在处理无效警情上,
无法高效打击违法犯罪,及时保护我们的权益,那便触犯了相关法规。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虚假报警、谎报警情扰乱公共秩
序的行为,可以给予的处罚是: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
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
款。如果编造虚假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
秩序的,则会触犯《刑法》,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不得不说,这样的处罚与其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相比,显得很不
相称,这也正是公众的愤怒所在。家属为何故意制造虚假警情?“为
测试丈夫策划虚假警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隐情?人们不知道陈某
的家庭此前经历了什么,不知道被藏匿的乐清男孩这几天经历了什么,
人们一次次祈祷着乐清男孩平安归来,最终孩子平安归来了,但人们
并没有感到特别踏实和安心。无论如何,被裹挟到舆论风暴中的孩子,
已经不可避免地遭受了伤害,很可能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平安就好,劝你善良”,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没有一边倒地指责
2
谩骂,朋友圈里也有许多冷静理性的声音,展现了宽容与善意。不少
人依然表示,不能因为偶尔一次“狼来了”,就不再转发类似的求助
信息。
人性本有善恶两面,遵从本心,做了自己该做的就好了,不要因
为事后知道自己的善意被忽悠了而懊恼,转而去吐槽和指责,那就失
去了那份善意的初心。是因为一次被“骗”,就义愤填膺,发誓从此
不再受“骗”上当,还是各自凭自己的本心行事,宽容以待,继续帮
助需要帮助的人?值得深思。(via 人民网)
3
乐清被失联案虚假报警被刑拘不冤
孩子失联无疑会引发社会关注。警方为了寻找失联孩子动用了大
量警力,在各方查找期间,孩子母亲陈某继续假装配合搜寻,其行为
已严重透支了社会诚信和良知,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
社会秩序。这位母亲的任性举动,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已经不单
单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而是涉嫌触犯法律。
首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
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 日以
上 10 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 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 日
以下拘留或者500 元以下罚款。可见,陈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治安
管理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