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下册第3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设计【执行文案】教学教材.ppt

混凝土结构下册第3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 构设计【执行文案】教学教材.ppt

  1. 1、本文档共1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按《荷载规范》的规定,根据各种荷载的特点取相应的组合系数,将某些荷载值适当降低。对于非地震区的多层框架,有下列荷载组合形式:    (1)恒载+活荷载;    (2)恒载+风荷载;    (3)恒载+0.9×(活荷载+风荷载)。 四、荷载组合 §3.4 荷载效应组合原则 框架是框架结构体系、框剪结构体系及框筒结构中的基本结构单元。各种体系的内力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但在求出内力以后,都要通过内力组合求出梁、柱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然后进行截面配筋计算及构造设计。框架梁按照受弯构件设计,框架柱按照压弯构件设计。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 在强地震下要求结构处于弹性状态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经济的。通常的做法是在中等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杆件屈服,出现塑性铰,使结构刚度降低,塑性变形加大,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 为实现抗震设防目标,钢筋混凝土框架除了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1.延性的概念 一、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 延性是指强度或承载力没有大幅度下降情况下的屈服后变形能力。如果结构能维持承载能力而又具有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就称为延性结构。 延性结构的性能可以用右图所示荷载-位移曲线描述。结构的延性能力通常用顶点水平位移延性比来衡量。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 一、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结构的延性能力通常用顶点水平位移延性比来衡量。延性比定义为 μ=Δu/Δy 其中: Δu为结构“屈服”时的顶点位移; Δy为能维持承载力的最大顶点位移。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 一、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耗能能力用往复荷载作用下构件或结构的力-变形滞回曲线包含的面积度量。在变形相同的情况下,滞回曲线包含的面积越大,则耗能能力越大,对抗震越有利。如图所示的滞回曲线表明,梁的耗能能力大于柱的耗能能力,构件弯曲破坏的耗能能力大于剪切破坏的耗能能力。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 一、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⑴梁铰机制(整体机制)优于柱铰机制(局部机制)   在框架结构中,塑性铰出现在梁上较为有利,在梁瑞出现的塑性铰比较容易实现。此外,梁具有较好的延性。 塑性铰出现在柱中,很容易形成破坏机构,成为不稳定结构而倒塌,在抗震结构中应绝对避免出现这种被称为软弱层的情况。柱的延性较小。柱子破坏将引起严重后果,不易修复甚至引起结构倒塌。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 一、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 一、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实际工程设计中,很难实现完全梁铰机制,往往是既有梁铰、又有柱铰的混合铰机制。设计中,需要通过加大柱脚固定端截面的承载力,推迟柱脚出铰;通过“强柱弱梁”,尽量减少柱铰。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 一、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要保证框架结构有一定的延性,就必须保证梁、柱构件具有足够的延性,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剪切破坏是脆性的,或者延性很小,因此,构件不能过早剪坏。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的承载力必须“强剪弱弯”。 ⑵弯曲(压弯)破坏优于剪切破坏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 一、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压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显著低于大偏心受压柱,主要是因为小偏压柱相对受压区高度大,延性和耗能能力降低。因此,要限制抗震设计的框架柱的轴压比(平均轴向压应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之比),并采取配置足够箍筋等措施,以获得较大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⑶大偏压破坏优于小偏压破坏 §3.5 框架结构的设计 一、延性耗能框架的概念设计 3.计算实例 下图为一栋三层框架结构的平面及剖面图,给出了楼层标高处的总水平力及各杆线刚度相对值,要求用D值法分析内力。 8m 8m 5m 5m 5m 5m P 8m 8m 3.5m 3.5m 4.5m 4.5m 575KN 400KN 225KN 0.8 0.8 0.8 0.8 0.8 0.9 1.2 0.9 1.2 0.9 1.0 1.0 1.0 1.2 1.2 §3.3 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二、D值法 [解]:⑴计算各柱的D值,并利用各层所有柱D值,算出每根柱分配到的剪力,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 层数 层剪力 (KN) 边柱D值 中柱D值 ∑D 每根边柱剪力 (KN) 每根中柱剪力 (KN) 3 575 5.47 表1 §3.3 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和侧移的近似计算 二、D值法 层数 层剪力 (KN) 边柱D值 中柱D值 ∑D 每根边柱剪力 (KN) 每根中柱剪力 (KN) 2 975 6.34 1 1200 5.47 表1 §3.

文档评论(0)

youngyu03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