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污水的物理处理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入有侧向配水槽、挡流板组成,起均匀布水的作用。挡板入水深度≧0.25m,高处水面0.15~0.2m,距流入槽0.5~1.0m. 流出由出水槽和挡板组成。流出槽为自由溢流堰,其要求水平,以保证出流均匀,控制沉淀池水位。堰口采用锯齿形,最大负荷≧2.9L/(m.s)(初沉池)、1.7L/(m.s)(二沉池)。为改善出水水质,可设多出水槽,以降低出水负荷。 缓冲层:避免已沉淀污泥被水流搅起。污泥区:贮存、浓缩和排泥作用。 排泥装置与方法:利用进水压力。底坡I=0.01~0.02;机械刮渣速度1m/min(初沉池)。如二沉池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因污泥絮体含水率为99%,密度接近1,不宜挂起,而只能采用泵抽吸(p80图3-30),目前少用。 设计参数 a.长宽比以3~5为宜,对大型沉淀池宜设导流墙;L/H=8~12,L一般30~50m。 b.采用机械排泥时,池宽应根据排泥设备确定,此时底坡一般0.01~0.02;刮泥机行进速度≤1.2m/min,一般0.6~0.9 m/min. c.表面负荷:最大水平流速,初沉池3mm/s,二沉池5mm/s。 计算 当无沉淀试验资料时,按沉淀时间与表面负荷计算。 a.池子总面积: A=3600.Qmax/q。 b.有效水深:h2=qt (初沉池t=1~2h,二沉池1.5~2.5h) c.沉淀区有效容积:V1=A h2或Qmax t。 d.沉淀区长度:L=3.6vt,v为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一般小于5mm/s。 e.沉淀区总宽度:B=A/L。 f.沉淀池座数 : n=B/b,b为每座宽度,一般5~10m。 g.污泥区容积:按人算,W=SNt/1000。S为每人每天产泥量,取0.3~0.8L;N为人口数;t为二次清泥时间间隔.按进出水SS浓度计算,W= Qmax.24(C0-C1).100t/r(100-p)= Qmax. (C0-C1).86400.100t/Kzr(100-p)。 h.池子总高度:H= h1+h2+ h3+h4 , h1为超高,取0.3m; h3为缓冲层高度,无刮泥机时取0.5m,有则取0.3m。 h4泥斗区高度。 i.泥斗容积:V2=h4 (f1+f2+f10.5f20.5)/3。 f1为斗上口面积, f2为斗下口面积。 而对有沉淀试验数据时因u0=q,A=Qmax/q=Qmax/u0 h2=qt= u0 t 其它计算同前。 例题:p82例3-4 3.辐流式沉淀池(radi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 构造:一般为圆形,可分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二种。均由进水、沉淀、缓冲、污泥、出水五区以及排泥装置组成。 设计参数 a.D/H一般取6~12,D ≧16m。 b.池底底坡0.05~0.1。采用机械刮泥时,若D ≤20m,一般采用单臂中心传动刮泥机;反之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刮泥机转速1~3周/h,或外周线速度≤3.0m/min,一般1.5m/min 。 c.周边进水的沉淀效率高,起设计表面负荷可提高1倍左右,即3~4 m3 /m2· h 。 d.若为静水压力排泥,其设计参见p84图3-34,要求排泥槽泥面低于沉淀池水面0.3m。 计算 a.沉淀池表面积、座数及单池直径:A1= Qmax /n.q , D=(4 A1 /π) 0.5 。 b.沉淀池有效水深: h2=qt。 c.池子总高度:H= h1+h2+ h3+h4+ h5 , h1为超高,取0.3m; h3为缓冲层高度,无刮泥机时取0.5m,有则取0.3m。 44为底坡落差,h5为泥斗高度。 d.污泥区容积:按人算,W=SNt/1000n。S为每人每天产泥量,取0.3~0.8L;N为人口数;t为二次清泥时间间隔(d)。按进出水SS浓度计算,W= Qmax.24(C0-C1).100t/r(100-p)= Qmax. (C0-C1).86400.100t/Kzr(100-p)n. e.泥斗容积: V1= π h5 /3.(r1 2 +r1 r2+r2 2 ) , r1 、r2为泥斗上下半径。泥斗以上锥体部分容积:V2=π h4/3.(R2+r1R+r1 2 )。 具体计算见p85例3-5和图3-35。 对周边进水(周边出和中间出)沉淀池,其效率提高。 原因:中间进水的进水筒流速V ≧100mm/s。流速大,污泥难絮凝,且易冲击或扰动池底。 构造:周边进水,中间出水。出水位置:R处(即周边)、1/2R处、1/3R、1/4R处。其中以周边最好。其在流入槽底均匀开设布水孔;导流絮凝区设挡流板,使布水均匀,污泥絮凝沉淀区流速小而改善沉淀效果。

文档评论(0)

youngyu03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