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中静听花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注:本文发表于全国教育核心期刊、北师大主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2013年第5期,原标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等待意识》,略作修改。 在等待中静听花开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邮编:430010) 吴又存 “等待”一词,在《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不采取行动,直到期望或意料中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也要学会“不采取行动”,树立等待意识。只有树立等待意识,才有诚意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才有耐心去唤醒学生沉睡的灵魂,才能怀着从容与优雅的姿态期盼学生的成功。 提问时等待,春暖花开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都普遍存在一个弊病:提出一个问题,就希望学生立马能回答,或欣喜地看到学生齐刷刷地举手,或高兴地听到学生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如果学生稍有迟疑,教师就不厌其烦地重复问题。如果恰逢公开课,面对无人举手回答问题的窘状,就干脆点人回答,或索性教师自问自答,把答案和盘托出。即便让学生讨论,也往往过分吝啬时间而“虚晃一枪”,常常一分钟不到就“鸣锣收兵”。即使学生回答问题严重偏离,但只要跟预设的答案沾点边,教师就把问题引向“目标”。所提问题则尽量减少坡度、增加铺垫,使学生较快地顺利“探”出结果。 笔者认为,这是违背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的行为。不待学生深入思考就让他们回答,不让学生自主建构就越俎代庖,无异于让无本之木长成参天大树,使无源之水汇成浩荡大河,其结果可想而知。究其原因,就因为我们教师缺乏等待意识。学生需要的也许不是教师苦口婆心的强调和机械的重复,恰恰是教师“不采取行动”的静静倾听,无声的等待。 曾经有位女老师上公开课,课一开始就上得自然、顺畅。到了课堂提问的环节,被点到的一个男生站着没有说话,安静的教室出现了一丝尴尬。然而女老师并没有及时让那个男生坐下,而是用微笑的表情和信任的目光注视着男生。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就在那个场面几乎“窒息”的时候,那个学生终于开口了。原来,他是一个口吃患者。女教师的等待,唤回的是男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开口说话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她意识到,一个生命的成长比一堂公开课的成功更重要。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提问时不能急于求成,以学生发展而非以“教学任务”为中心,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从而真正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在等待中享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快乐。 二、质疑时等待,豁然开朗 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质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它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但面对学生的质疑时,我们很多教师常匆忙草率应答、敷衍搪塞,或干脆充耳不闻、装聋作哑。这些都是缺乏严谨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表现。正确的做法是,怀着平等、尊重、诚恳甚至如履薄冰的心态,慎重对待学生质疑的每一个问题,仔细斟酌作答的语言和最佳方式。这些都需要一种等待的意识,等待答疑思维的成熟,等待解惑过程的优化,有时甚至等待学生为教师“解围”,自主地寻求质疑的答案,从而收获到更丰硕甜美的果实。 一次,我在九年级(4)班执教思想品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框题时,倡议大家落实到环保行动上来。如,用竹篮子代替一次性塑料袋买菜,减少白色污染。话音刚落,刘媛同学站起来说:“我不同意老师的说法,竹篮子是用竹子编织而成的,砍竹子就像砍树一样,不也是对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的一种破坏吗?”我的思路被打断了,更要命的是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我的大脑刹那间一片空白,怎么办?就在尴尬之际,我灵机一动,何不等待学生来寻求答案呢?于是我说:“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就作为我们课后共同探讨的课题,大家一起找答案,看谁找到最科学的答案。”不仅巧妙地化险为夷,而且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研究课题。 两天后的课堂,可谓精彩纷呈。王勃同学说:“我在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证实可连续砍伐,因为每年都可以从根部长出新芽,繁殖力特强,所以砍它没商量。”李亮同学迫不及待地说:“我咨询了我爷爷,竹子生长速度快,周期短。所以可以适当砍伐为人类造福,而树木不能乱砍滥伐,俗话说:‘十年树木’,一棵历经风雨长成的参天大树,生态价值高达200多万元……好一口“铁齿铜牙”,精彩的回答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我们有的老师怕学生提问题,总“忐忑不安”,怕回答错了或答不上来丢“面子”。其实,“能者为师”! 我们的学生有时很伟大,那一声有力的“不”字和貌似出格的思路,往往能成为课堂的生花妙笔。所以,师与生的角色是可以互变的、互补的。 以前,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如今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时在电脑操作、畅销书的阅读等诸多方面超过老师,这时要树立等待意识和谦逊的品格,有时不妨坦诚地说:“对不起,老师也不知道。等老师下去查找相关资料,再告诉你,好吗?”、“我也不大清楚,大家一起研究,行不行?”。勇于承认自己不足的教师有时

文档评论(0)

lcf15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