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观课评教的新视角.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寻观课评教的新视角 —读《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 孙贞锴 程福蒙 “一堂好的语文课,在我们看来,主要的标志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组织散漫一点,教学中出现一些弯路插曲,都是常态,无伤大雅。语文教学的课堂形态应该走向相对地宽松乃至有节制的随意。过于精巧的、讲究一分钟一分钟流程的、教师一口美辞假声抒情的、一举一腔分明比表演还像表演的语文课,也许应该被 看成变了态的语文课。” ——王荣生 内容与方法,孰为根本 一节语文课究竟该干些什么?评价一节语文课的切入点和基准是什么?这对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人员来说——似乎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却又未必能说得清道得明,在很多人心中恐怕没有明晰的方向。诚然,语文课堂“大道至简”,但是,如果不明其“道”甚至有所偏位,或许就会走许多不必要的弯路 。 反观时下的语文观课评教活动(特别是某些公开课、示范课、评比课活动),往往着眼于“怎么教”,着意于课上得如何出彩、过程如何流畅、气氛如何活跃,课堂组织形态与教学方法几乎占据首要地位,而对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一基本指向却自觉不自觉予以忽视。譬如,有的课把学生注意力基本引到课件之上,幻灯片多达三五十张,学生除了观看相应图片、视频之外,静下心来读课文的时间微乎其微;有的不厌其烦地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争论,将其作为调剂课堂气氛的环节,不是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感悟上,忽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言语训练,以致课文内容反成了课堂的附庸。这样的课却堪称时髦,颇具诱惑力,很被看好——“学生参与热情高”、 “理念先进、手段丰富”,如此等等。当我们冷静反思、细加审视时,不难发现:类似课堂既缺少浓厚的语文味儿,效益也不见得有多高,甚至充斥伪善、虚脱的成分。须知: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其实,“教什么”“学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怎么学”更为重要。 撇开具体内容妄言教学方法层面的“理念”,对于促进 学生语文学习鲜有助益。 特别是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出了问题,纵然教学再精致、课堂气氛再热烈,价值也相当有限。许多人在备课时首先想的往往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即“先怎么教,再怎么教,最后怎么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考量每一节课时,正确的思路应是“先教什么,再教什么,最后教什么”,随后才是“先怎么教,再怎么教,最后怎么教”,只有较好地完成了文本承载的教学内容,才谈得上目标的有效达成。有鉴于此,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语文教育方向首位博士、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明确指出: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而不仅仅是教学方法上”,力主“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王教授认为:“在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好不好之前,首先要考察它的教学内容对不对;在感受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之后,更要关心学生是不是驻留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语文体验;我们还有十分的必要关注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问题 。”这一教学思想在其专著《听王荣生教授评课》中有着更为具体的阐发和论证 。 “两个关联”带来的感思 围绕 “教学内容 ”这一核心,王教授提出了语文观课评教的两项理想标准:一是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二是内容相对集中、切合学生实际需要。与此相应,作者建议语文教师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 对此,笔者深表赞同也略有体悟—— 很多时候语文教师对自己该教什么缺乏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教学设计超脱文本、掺进去不少非语文成分,以致“语文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而“想教什么”是一回事,实际“教了什么”又是一回事,反思自己的备课、上课多有这样的矛盾冲突;更突出的在于教学内容庞杂、偏离学情,教师却自以为然;曾经听过几节文言名篇的“示范课”,短短45分钟,教师“领”着学生诵读、译解、质疑、辩疑、分析题旨、做练习、写作文,面面俱到,无所不备。 试问:内容如此“充实”,学生能得到多少实惠”?如果你什么都想教,什么都教了,即使教的也确系“语文的内容”,恐怕学生是什么都学了、什么也没学透,语文素养 并未提高多少,教学内容有误的更不用说了。 现在讲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有人说语文教师要联系生活用好用活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适时适度引进生活世界的有关内容”,问题在于: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何“增删、置换、重构、组合”才算得上“科学”?“引进生活世界的有关内容”时,如何把握才算得上“适时适度”?而教材本身的内容安排是否适切?可供教师自我开发、选择的空间与弹性到底有多大?在这些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