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寒”与“冷”字义的历史演变 论文框架摘要选题意义论文要点问题讨论1234摘要温度形容词“寒”和“冷”,在词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彼消此长,互动互补,形成了各具特色、表情丰富的词义系统,发挥了同中有并的表达功能。本文主要追踪了“寒”与“冷”的词义演变过程,了解这组温度形容词词义的发展。选题意义 常用词是构成语言词汇系统的主要部分,不论是阅读古书还是研究古汉语词汇的规律,常用词都非常重要。张永言先生指出“不对常用词做史的研究,就无从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面貌,也无以阐明不同时期之间词汇的发展变化,无以为词汇史分期提供科学的一句。”“寒冷”类温度形容词的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研究不同时期“寒”与“冷”的意义变化不仅,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它的意义,也能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发展变化,具有重要价值。论文要点(1)上古时期:先民从御寒的角度选取部件为“寒”造字,通过密密实实的保暖措施来反衬天气的恶劣。“寒,冻也。从人在宀下以茻为覆,之下有“仌”(《说文·宀部》)因此,“寒”在上古的通用义指气温极低。 举例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诗经·小雅·小明》)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诗经·大雅·生民》) (2)西汉时期 人们把认知领域中所有温度低于常态的东西归为类,用“冷”来指称他们。冷,“寒也,从仌令声。”(《说文·炎部》)“冷”的产生晚于“寒”, 举例是故冻者假兼衣于春,而昌者望冷风于秋,夫有病于内者,必有色于外矣。(《淮南子》)欲汤之冷,令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说苑》)(3)魏晋以后 发展到魏晋以后,用例已经非常丰富,搭配也很灵活。如:清冷之渊(《说苑》)、冷水、冷热交煎、寒冷、冷淡、冷暖、冷落、冷饭、冷泪、手冷、冷凝、月冷、冷风、冷物、冷气、冷病(《敦煌变文》)。“冷”的动词性用法也很常见:“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世说新语》)“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之。”(同上)(4)唐朝“寒”与“冷”的意义后来慢慢虚化。寒门、寒士、冷月、面冷等等都不能按照字面意义解释。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寒士、寒女以及寒门的“寒”都指的是家境贫寒,出身卑微,在华夏先民心口中,饥寒交迫即为“贫”,所以“寒”能够成为家贫的代言。之所以小说贫士、贫女、贫户,恰恰为了更好地传达语词中的言外之意。不是所有贫穷的人都能被称为寒士、寒女,只有那些人穷志不短,具有高风亮节的人才可担此称谓,这是中国读书人的理想人格。人们尊敬具有这种理想人格的士子、仕女,故而主动寻找新的词语来表现这种气节。这是我们汉民族独特的审美认知情趣。“寒”因此虚化出“甘于清贫气节高尚”的意义来。这意义之所以是由“寒”虚化而来而非“冷”虚化而来,是因为“寒”的程度要高于“冷”,更能传达恶劣环境对生存的考验。 问题讨论1 为什么“寒”先于“冷”产生?2 “月冷”,“冷艳”,“冷眼” ,“冷笑”,现代汉语中的“冷门”,“分别是什么意思?3 以“冷”为理据所造之词具有什么样的意义特征?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