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荒漠沙湖
周边的湖泊不断消失,而它却不断的扩大,地处荒漠地带,展现的却是江南风光,自在的飞鸟、肥美的游鱼,璀璨的塞上明珠真实存在,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造就这这座幸运之湖。
一座幸运之湖沙湖,在这座湖泊的周边有很多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洼地,这些洼地其实曾经都是水草丰美的湖泊,而如今它们已经失去了湖泊的模样,它们是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的湖泊。幸运的是,这中间的沙湖却反其道而行之,它是一个欣欣向荣,正在生长的湖泊。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上个世界五十年代,一场罕见的暴雨,袭击了中国西北的贺兰山脉。暴雨引发的山洪,顺着山势呼啸而下,一座水渠轰然坍塌,洪水裹挟着石块倾斜进贺兰山脚下的一处低洼地。雨过天晴,一汪湖泊赫然出现在人们面前。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它再也没有消失过。而在这座天造湖泊的周围,无数湖泊却在不断的萎缩,甚至消失。只有这座天造之湖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且不断生长扩大。在干旱的大西北,这汪湖泊的存在可谓是个异数,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汪神奇的湖泊叫沙湖,对于干旱大西北的人们来说,这边水域是少有的福地。它秀美的风光,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前来观光。沙湖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在距离宁夏回去自治区首府银川大约56千米的平罗县境内。一半是漫天黄沙,驼铃声声,好似无边沙漠;而另一半却是湖泊,湿地泽国,一派江南水乡景象,人们形象的将它称为沙湖,这就是那座幸运之湖。
地理中国摄制组一行人跟随宁夏大学的何彤慧教授,坐上快艇,驶进了芦苇风貌的沙湖,当快艇驶入沙湖中竟然发现它的水域面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沙湖面积达到12.8平方千米,如果没有快艇,划一般的小木船估计得三个小时后才能达到湖对岸。当我们刚驶入芦苇丛便发现了一条被鸟将头部啄过的小鱼浮在湖面上,这么看来捕猎这就在不远处。
现在的沙湖已称为侯鸟迁徙路径上的重要湿地,已经记录的鸟类有198种之多,每年过境鸟类达100多万只,超过了宁夏鸟类总数的36%,而且其中还有国家保护的一、二类鸟,白鹳、白鹭、中华秋沙鸭、白琵鹭等。很难想象这是当初那个因山洪冲积而形成的小小湖泊。当我们的船驶出芦苇丛不久,便遇见了在此地以打渔为生的渔民。据渔民介绍:他们围的网是迷魂阵,再大的鱼进来也跑步了,其中一个渔民说他自己打过的最大的鱼有四十多斤重。据何教授介绍说:大多数都是游禽和涉禽会停在沙湖过夏天,说明这个地方的环境是非常好的,有丰富的食物、有栖息的环境。
山洪冲击形成的湖泊,如今成为干旱大西北一个自然环境优良、鱼类资源丰富、鸟类栖息的天堂,然而在它的周围无数的湖泊却正在萎缩甚至消失。在专家的带领下,摄制组在沙湖的东北方向、西北方向以及东面发现了褐色的湖底沉积物、细小的芦苇、泥沙中残留的螺壳,显示着这些低洼地曾经都是湖泊。据专家推测,这些湖泊消失的时间有的在几十年,有的甚至只有几年,面积大概在1至2平方千米。都是由于巨大的蒸发量缺乏水源补给而逐渐消亡,而沙湖与这些湖泊都是置身于相似的大环境之中,为什么别的湖泊都消失了?只有沙湖依然保持着大面积的水域呢?要弄清沙湖为什么能生存至今,就必须弄清楚沙湖的水来自何处。
宁夏当地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76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却是1755毫米,该地蒸发量是降水的近十倍,巨大的蒸发量使得自然降水对于12.8平方千米的沙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沙湖的形成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来自贺兰山的一场巨大山洪。此后,贺兰山的山洪水是否就此成为沙湖最重要的补给水源呢?我们的调查决定从贺兰山开始。
摄制组驱车来到距离沙湖十几千米的贺兰山,在峡谷的入口爬上了路边的一个小山坡,站在山顶贺兰山口的景象尽收眼底。我们发现在峡谷中只有一股细小的水流,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爆发过巨大的洪水。顺着何教授手指的方向看去,一片面积广大且平顺的地带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典型的洪积扇,山洪呈季节性爆发,而且山洪越大,洪水所冲积出的洪积扇面积越大,望着这片广阔而无法计算面积的洪积扇,当年那场一夜成湖的山洪,仿佛重现眼前。当地人介绍,这是贺兰山最主要的排洪沟,大水沟的末端,它的出口方向直指沙湖。那么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那场巨大山洪中,贺兰山究竟是如何塑造出沙湖的呢?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汪一鸣介绍说:在那个贺兰山山地跟平原交界的地方,由于一个断层、断裂带、地震断裂带形成一个陡坎,那么山洪下来的时候力量非常大,所以山洪从陡坎下来的时候在沙湖这个地方有一种刨蚀作用,山洪冲下来不断进行刨蚀,最终把这一块地方刨蚀成一个洼地。
由于人为的修建、改造,汪教授所说的陡坎已无从寻找。
呈季节性爆发的山洪,无法对沙湖进行长期补水,然而,贺兰山山洪每次爆发都会进一步掏蚀沙湖湖盆,使湖盆越来越深,面积越来越大,以至于形成方圆12.8平方千米的巨大洼地,从而沙湖就能汇聚地下水而进行补给。事实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