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青铜器1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高超而著称于世。 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的礼器。 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并非使用品。 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展,这是因为青铜作为工具和器皿的原料有其优越性: 首先,自然界存在着天然的纯铜块(即红铜),因此铜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 。但红铜的硬度低,不适于制作生产工具,所以,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锡矿石,并学会了提炼锡,在此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添加了锡的铜即青铜,比纯铜的硬度大。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布林氏硬计的35度,加锡5%,其硬度就提高为 68度;加锡10%,即提高为88度。而且经锤炼后,硬度可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铸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锡、铅。《周礼__考工记》里明确记载了制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齐(剂)。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齐(剂)。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箭头)之齐(剂)。 金锡半,谓之鉴燧(铜镜)之齐(剂)。 一般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同时青铜也会变的更脆。 其次,青铜溶液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此,能够铸造出一些细部十分精巧的器物。最后,青铜的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可长期保存。此外,青铜的熔点较低,熔化时不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青铜器用坏了以后,可以回炉重铸。 考古证明中国 青铜器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大约二千年以前,自奴隶社会的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到春秋时代结束。经夏、商、西周、春秋到封建社会的战国、秦汉,每一时期都有着前后承袭的发展演变系统。我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包括:礼器、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和其他用具。其中礼器又包括了时期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 (一) 礼器: 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古代青铜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本质特点 。礼器的发达是由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异常强大的“宗法血缘”关系决定的。人们对祖先、对神灵的崇拜远远超越了对于自身的认同。 夏代已出现了青铜礼器。到了商代,特别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已十分发展成熟,主要的器类都已具备,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 1食器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利的标志。《史记--封禅书》记载:“(夏)禹收九牧之金(铜)铸九鼎”,从此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传国的宝器。后来,“桀有乱德,鼎迁于商。”周灭商,成王又迁九鼎于洛邑(今洛阳)。春秋时期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陈兵于洛邑附近,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乘机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遭到了王孙满的有力驳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宣公元三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故事。 目前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鼎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商代早期的青铜鼎。1939年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的商代晚期后母戊(司母戊)鼎长方斗形腹,口沿上有两个直耳,腹下有四个圆柱足。腹部四周饰以兽面纹和夔[kui葵]纹,耳外侧饰以双虎食人头纹,足上部亦饰以兽面纹,并皆以云雷纹为地纹,神秘而繁缛。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三字,据此可知为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形体巨大,高达1.33米,大长1.10米,宽0.79米,1994年经中国历史博物馆科技部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标准计量,实测重量为832.84公斤,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美,系用多块陶内范和外范拼合浇铸而成,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高水平和中国古代人民无以伦比的智慧与创造力。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即商二里冈文化期,历经各个朝代,一直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行用时间最长的,因而变化也很大。属于商代的有圆鼎、鬲鼎、扁足鼎、方鼎等。 商代用鼎制度,中、小型墓陪葬的一般是一具或二具。无论是殷墟或殷墟以外地区大都如此。但是王室的陵墓则悬殊甚大,商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方鼎二、扁足方鼎二,大小不同的圆鼎三十二具,还有少数残破的碎片,可见中、小型墓和王室墓等级差别的森严。表现等级秩序明显的,是西周的列鼎制度。宝鸡竹园沟西周早期1号墓已出现大小相次三具一组列鼎,和另二具配合的鼎。奴隶主贵族等级愈高,使用数愈多,就是说享受肉食品亦

文档评论(0)

wtky29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