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恭维语的中西方差异;一、恭维语的定义;Wolfson, N. An empirically based analysis of complimenting in American English [A]. In N. Wolfson E. Judd (eds.). 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 Rowley, Massachusetts: Newbury House, 1983.
Holmes, J. Paying compliments: A sex-preferential politeness strategy [J]. Journal of Pragmatics,1987(12):445-465.);二、中西恭维语的差异
(一)、恭维语功能的差异
根据郝伯特、霍尔姆斯和沃尔夫森的调查和统计,英语中恭维语的主要功能:一是表示欣赏,二是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不固定,约有五分之四的人,尤??是女性,使用恭维语来协调交往中双方关系的“一致性”(negotiating solidarity),即恭维者把它作为一种融洽社会关系、增进彼此感情或交情的手段。(见许力生,2006:73);但是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不同,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人对恭维功能的认识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在交际中因依据具体的文化语境和交际中双方的关系来确定恭维的功能。根据贾玉新(1997)的调查,汉语中恭维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1)使对方感觉良好;2)欣赏;2)利用他人;(二)、恭维的话题内容的差异
恭维是一种积极的礼貌策略,是对他人具有的某种优势进行的积极评价,因此它所涉及的话题应该是包罗万象,漫无边际的。根据Wolfson(1989) 的调查表明,西方绝大多数恭维的话题都涉及外貌、行为、能力、成就和财物等几个方面,尤其以恭维他人的外貌和成就为最甚。
Wolfson, N. 1989. Perspectives: Sociolinguistics and TESOL. Philadelphia: Newbury House.;在恭维他人外貌方面,中西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男性称赞女性的容貌、身材、穿着打扮等,可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基本是个禁忌。
比如:在西方,一名男秘书可能对他的女上司说“You look so pretty when you smile. You should do it more often.”在饭店里陌生男子可能会突然对正在进餐的妇女说“You have a beautiful smile. It lights up the whole room.”当西方妇女受到如此恭维时,她们不会感到害羞,相反却认为十分得体。 ;而在中国,当男性恭维女性的外表时,有可能被视为轻佻无礼而遭遇冷嘲热讽,是“色狼”、“流氓”;称赞朋友妻子的男人也会被认为是别有用心,因为中国人信奉“朋友妻不可欺”、“男女有别”。
究其原因,贾玉新(1997:366)认为:美国人比较喜欢“变化、差异”,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是“趋同”。;我们还可以运用Hofstede的价值维度理论之一“对不确定性的规避”来解释这种行为。Hofstede 认为“所谓不确定性回避就是文化成员对于不确定的或是未知的情况所感觉到的恐慌程度。这种不确定性给人们造成的恐慌表现为精神紧张或期盼未来的可预见性。”(Hofstede, 1991: 113)具体表现就是文化成员对于成文和不成文规则的需要。在不确定性回避程度低的国家和地区中(如美国)人们对于差异表示出好奇,而在在不确定性回避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中(如中国)人们认为差异代表着危险。 ;Hofstede, G. Culture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M]. London, Norfol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UK) Limited, 1991.
另外,在恭维他人能力方面也迥然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涉及别人能力的恭维是很严肃的判断,而且只有那些拥有评价能力的、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才有资格这样做,因此,这类恭维通常出现在上级对下级进行恭维,以维持上下级之间的融洽关系。而在中国正好相反。这种现象与我们传统文化的“他人取向的集体主义”和“关系取向”是密不可分的。;(三)、形式的差异
根据Wolfson和Manes(1980)的调查表明:在恭维时,美国英语中三个句型使用得特别频繁,其中一个就是:1 (really) like/love NP. Wolfson, N Manes,J. 1980. The compliment as a social strateg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