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的特点.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课的特点 ?????????????????????????????????????????? ??? ??? 1、心理健康课的非结构性。 ??? 在从业的几年里,不断被人灌输标准化教学的概念。对此我一直持保留意见,心理健康课尤其如此。心理健康课如果真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良性的作用,就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即使在课前对于课堂有再多的准备和预设,学生一定会有超出老师意料之外的反应。对于这些反应,除了现场尽最大能力做出处理,别无他法。这是心理健康课的挑战也是心理健康课的魅力所在。每一节心理健康课都充满了悬念。有时你明明计划这个阶段用五分钟解决,但是在课堂上出现了来自于学生的异常反应。这个时候是强行向下推进,还是多花些时间处理能够现场就解决的问题?如果某项体验活动计划十分钟完成,但是某个班进入节奏慢,十分钟的时候刚刚进入状态尚未深入体验。这个时候是按计划授课还是延长体验时间?如果不延长体验时间,感受就不深刻,所有的东西都成了说教。如果延长时间,则一节课就要被拉长成两节或更多。我个人的体验是如果想把心理健康课真的上好,那就要做后一种选择。 ??? 2、心理健康课对教师的依赖性。 ??? 同样一句话,是立刻就说还是停几秒再说,是笑着说还是一本正经地说,效果会不同。同样一个互动活动,由什么样性格的老师带领,在不同的班里做,效果也会不同。一节好的心理健康课对上课教师的依赖是很大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我们做的就是心灵影响心灵的工作。要靠上课教师人性的光辉,随机应变的引领学生前行。根本不存在从网上down一篇心理健康课教案你就能上好心理健康课这一说。希望能够标准化,去个体化,这对心理健康课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长期的从事这一工作,持续的学习和成长,深厚的积累是每一个心理健康课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而一个好的心理健康课教师,也是一节好的心理健康课的保证。 ??? 3、心理健康课的整体性。 ??? 这里的整体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体心理的整体性,二是所有学生的整体性。学生是个既有着共性又有着个性的群体。每一堂心理健康课,每一个主题的设置都应该尽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共性。否则就会出现部分学生的需求没有被关注而引起这一部分学生的兴趣下降,投入度降低。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仅靠生长环境和条件,更要靠自己的选择。惟其如此,在人的世界中即使环境相似,而各人的成长却仍有很大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相信每个人处理自己需要面对的事物的能力与生俱来。尊重每个个体在课堂上的独特选择,无需强行把我们的意志贯彻到他们的心里。尊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体验和感受,而不是一个承装知识和经验的容器。 ???? 4、心理健康课的实效延迟性。 ??? 心理健康课要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就必须有其实效性。然而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有些是课堂现场就能显现的;有些需要过些日子随着身体和心理的成熟才能显现;另一些则深深的藏在学生们的身体里,直到有一天因需要的出现才显现。因此,对于心理健康课不能简单的持有用或者无用的论点。心理健康课犹如将一粒粒种子播洒进学生的心田,我们必须要有耐心等待他发芽生根茁壮成长。即使今天看不到效益,也要相信这些种子将来一定会成长。成长是生命的力量,延迟性是其人类心理自身的特点。生命不会像机器一样快速反映出变化,对待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需要所有人的耐心。 ??? 5、心理健康课的体验性。 ??? 我学到我会忘记,我体验到我会记得。心理课不能停留在知识传授的教育层面。必须达成心理体验。没有心理体验的心理健康课是不可想象的。每一天我们都会自然的产生很多心理体验。但是心理健康课则不但让心理体验发生,还要引导我们的目光离开外部世界,深入观察自己的心理体验。心理体验成为了出发点。 ??? 6、心理健康课的探究性。 ??? 传统的学习讲求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这是多么低的效率啊。为什么不能是两桶水或者更多呢?为什么不能教学相长呢?为什么就不能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呢?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让教师特别恐惧知识量的狭小,特别害怕在学生面前显露面对问题无力的一面。然而在心理健康课上,我们可能会经常面对未知的东西。这些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全新的,未曾经历过的。我们如果不是抱着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开放心态,剩下的恐怕就只有不懂装懂了。若我们有着深厚的积累,有能力引领学生前行,这当然再好不过。但是当我们在某些领域,某些时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呢?我们可以不可以放下自己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前行?很多学科的探究并不是真正的探究,仅仅是在设定的范围内对已知领域的探究体验而已。心理健康课的探究则是真正的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究。 ??? 7、心理健康课的自由性。 ??? 成熟的学科都有自己完整的教材。但是心理健康课的主题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