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如何的保护.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无处不在的 在百度上输入“大学生被骗”字样,马上就有12万条相关信息:多次找工作被骗,成都女大学生跳楼自尽;150余名大学生被骗,陈至立作批示嫌疑人落网;30名大学生被骗1.6万;千名学生交钱订票,在收取千名学生的订票款之后,博通公司老板却“失踪”了(1月13日新华网转自《京华时报》)……为什么那么多骗子将目光盯住了校园,盯住了大学生?通过我们的网上检索,聆听一个又一个真实的受骗案例,记录一次又一次难忘的受骗经历,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有责任共同揭开那些徘徊在高校的“李鬼”们的画皮,学会自我保护,拥有一双慧眼,使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变得成熟。 一.兼职被骗  积累社会经验,挣点零花钱,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打发无聊的假期生活……大学生利用假期做兼职大多出于这些目的,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便利用大学生涉世不深、不计酬劳、不知如何维权等事实,骗工骗财。 案例1.1虚假广告不可信 某高校学生 尹杰 电子系07级学生 去年放暑假前看到校园里贴着的招聘启事就报了名,随同其他同学一起去了北京。到达目的地后,事先说好的接送车辆没有出现,我们就滞留在候车室里,许久之后,终于等来了那个公司的人。他说的待遇和招聘启示上说的几乎是天壤之别:工资低至最低标准以下,待遇,提成,奖金,休息日没有,并且身体素质要求也相当高,最后说:“来这里打工的人员已经趋于饱和,现在不同意这些条件,你们在这里就没有着落了,可能就无法生存下去。”由于不堪忍受如此苛刻的条件,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赶快买了张车票仓惶逃离了令人向往的北京…… 案例1.2 商家、代理谁在搞鬼 某高校学生小娇 外语系07级学生 大一国庆放假,看到一婚纱店招兼职我就去应聘了。当时应聘的人很少,所以我很容易地被留了下来。在那干了几天,向商家要钱时,商家却说把钱交给代理了,向代理要钱时,他却说商家没给钱,后来再打那个代理的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 防止兼职被骗总结: 缓解经济和就业的压力,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兼职对大学生来说有一定必要性。但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导致上当受骗。笔者提醒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兼职前,了解兼职公司状况,查看公司营业执照是否有效,公司是否有固定办公地点,查看公司员工身份证明等。2、双方约定好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报酬数量和支付(税前还是税后)等重要事项。一般临时兼职,用人单位与兼职者双方不会或不愿意签订合同,这时需要兼职者小心谨慎,注意保留证明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关系的凭证,如工作中形成的资料,双方往来的通讯记录等,一旦发现雇用劳动方,有侵权、违约、强迫打工者从事违法行为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 提防非法中介机构,大学生打工一定要到有资质、信誉好的职介中心找工作,要看清对方营业执照,了解经营范围是否与其所称的相符;同时应要求看营业执照正本,不要被“复印件”糊弄。4、拒交各种名义的押金、保证金以及证件,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证件上交一旦流失,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它来进行诈骗或者伪造证件等不法活动。5、远离传销组织,勿因求职心切而轻易相信传销组织鼓吹的所谓家庭温暖、团队创业、先苦后甜等花言巧语。6、一旦发现自己被骗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维权手段:报警,特别是在人生自由受限制,被诈骗,受到性骚扰的时候;向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反应;向学校反应,如校团委、辅导员等;如果签定了劳动合同,可以提请劳动仲裁;如果不被认为是劳动纠纷可以向法院起诉;向新闻媒体反应,给用人单位造成压力,亦有可能达到维权的效果。 二.消费被骗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全球大学生已经突破1亿。作为当今社会一个高消费的社会群体,以学生的身份在即将迈入社会的地带游走,很容易成为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常常是落得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也忍气吞声,不敢言语,吃哑巴亏的下场。 案例2.1推销人员以利相诱 某高校学生蔡某 土木系06级学生 一个午后,一名30多岁的陌生男子闯进我们宿舍,拿着一本很精致的笔记本说:“同学,这本笔记本我3毛钱卖给你,你一块钱能把它推销出去吗?”我们接过笔记本看了看,质量还不错,那个人看我们对他的“诱饵”感兴趣,就边说边打开他那装的鼓鼓的书包,“你们看,我这里还有水笔、钢笔、笔芯、雨伞——全是名牌,一律3毛钱!”见我们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他趁热打铁:“想你们大学生在学校也不容易,我以低价格卖给你们,你们在学校卖的时候价格可以高一点,我这一包东西可以让你们最少挣到三四百块钱!”面对眼前利润的诱惑,加上很早就羡慕那些靠自己赚钱上大学的人,所以整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6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