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复耕工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

春耕复耕工作生产技术指导意见.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县春耕复耕工作生产技术 指导意见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春全县气温平均正常,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值,春播期气温略低,终霜冻正常略晚;全年平均降水量正常略多,春季降水略多,时空分布不均局部易出现旱象。去年冬季积雪少,不利于土壤保墒,局地出现春旱可能性大;个别去年深翻秸秆还田地块未完成耙地、起垄,春整地容易跑墒;田间秸秆残余物和水稻高留茬将影响春播和泡田。从整个农时、气候条件及田间状况来看,农事时间偏紧,春耕生产任务艰巨。为进一步加强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服务,确保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春耕生产工作,实现全年粮食丰产、农民持续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旱田作物春耕生产技术措施 (一)调整优化结构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粮、扩豆、优经、增饲”,引导农户合理确定种植意向,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加工型玉米、食用型大豆,积极发展蔬菜、食用菌、鲜食玉米、马铃薯、中草药生产,着力扩大设施农业面积和高值高效特色作物面积。 (二)合理轮作 根据前茬作物种类及用药情况,合理调茬,减少连作、重茬,降低前作除草剂危害。大力实行米-杂-米、米-经-米、米-豆-麦、米-豆-薯、米-油-米等轮作制度,恢复和提升地力,缓解病虫危害,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品使用。 (三)高标准整地 1.田间清理。对应离田未离田的秸秆,要抢抓化冻前有效时间,组织秸秆收储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广大农户加快秸秆离田进度,将未出地秸秆全部清理出地;对离田后秸秆残余物要尽快清理干净,为灭茬、整地和确保播种进度争取时间。 2.视墒整地。对去年进行深翻秸秆还田但未起垄的黑色越冬地块,在土层化到7~8厘米时,先行用耢子进行顶凌封墒作业,待化到15~18厘米再进行耙地、起垄、镇压连续作业,确保墒情;对秋整地起垄地块,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进行顶凌镇压,防止跑墒。对于土壤墒情适宜,秋季未整地但春季达到整地标准的,待土壤化冻10~15厘米时,进行深松、耙、耢、起垄、镇压连续作业,避免跑墒;对于干旱地块,采取灭茬播种或保持原垄,播种时采用原垄种或原垄卡种。 (四)做好种子精选及处理 1.调优品种。一方面要选择审定推广的熟期适宜、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另一方面要在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发展专用品种上下功夫。玉米品种选择要继续退回200℃积温、大豆品种要至少退回100℃积温,确保安全成熟、提质增效。 2.做好晒种和芽率试验。播前做好种子精选、晾种、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做好种子发芽试验,选用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的种子播种,对发芽率低的种子应及时调剂更换品种。 3.实行种子包衣。杜绝白籽下地,依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使用时要掌握好剂量,避免出现药害和药物浪费。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可用含有戊唑醇成份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包衣时,戊唑醇用量应达到10公斤种子有效成份0.8克以上。大豆田二条叶甲、蛇根潜蝇发生较重地块,使用35%多·克·福种衣剂包衣(克百威含量须达到10%)。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5%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或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大豆孢囊线虫重发生区,首先应实行与非豆类作物五年以上的轮作。化学防治可选用20.5%多·福·甲维盐,或35%多·克·福悬浮种衣剂种子包衣进行预防。 (五)适时播种 根据地温和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做到因地制宜,采用灵活的播种方式播种,力争5月20日结束大田播种,切实把各种农作物都种在丰产期。 1.墒情适宜的地块提倡适时早播。凡是墒情适宜,地温达到播种条件的,一定要适时早播、抢播,把作物种在最佳播种期内。 2.对于干旱地块,可采用适时“抢墒”、深种浅盖“接墒”和坐(滤)水种增墒等技术播种,不具备条件的,可原垄种植。 3.对于春涝地块,不宜湿耕湿种,可等地干,适时晚播密植,避免粉种。播种时可采取大垄种植,适当浅播浅种,并隔天轻镇压,促进早出苗。 4.严把播种质量关,做到精细播种、用种精量、下籽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保住群体,靠群体稳产。 5.依据栽培模式、品种特性,科学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玉米:常规栽培亩保苗3600~3800株,密植栽培亩保苗4000~4500株。大豆:亩保苗1.86~2.3万株。 (六)科学精准施肥 科学精准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1.有机肥。结合整地撒施或条施夹肥。玉米每亩施用含有机质15%以上的农肥2~2.5吨;大豆每亩施用含有机质15%以上的农肥1.5~2吨。 2.种肥。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测土配方施肥。玉米一般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1~15公斤、氯化钾4~6公斤、尿素5~6公斤;大豆亩施尿素1.5~3.5公斤、磷酸二铵8~10公斤,硫酸钾3~5公斤,随播种施在距种子5~6厘米的侧下方,深度8~10厘米。 3.追肥。玉米在6~7片叶时,结合铲趟亩追尿素15~

文档评论(0)

木子礼先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