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念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在“以人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下,建立居住区不同功能同步运转的机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建设文明、舒适、健康的居住区,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保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二、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居住的物质舒适性和精神的享受性 三、居住的物质舒适性 舒适性包括卫生、安全、方便、舒适。这是居住区舒适性的基本舒适性内容。 卫生 包括生理健康卫生和环境卫生 空气环境 日照条件 水环境 卫生 安全包括交通安全、治安安全、防火安全、防灾减灾和抗灾等 方便 舒适 舒适指健康环境与居民生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 四、邻里单位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建筑物西萨·佩里以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为出发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试图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和构成城市的“细胞”,从而改变城市中原有居住区组织形式的缺陷。 六条基本原则: 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 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它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千米); 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五、居住小区的基本特征 (1)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 (2)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 (3)小区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最大的服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我们将“城市居住区”一般简称为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又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同时,还将“居住小区”定义为“一般称为小区,是指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界限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件有一套能满足改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六、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的基本特征为: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地块不为小区道路穿越,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绿地。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规模: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 七、居住区 将四五个或更多居住小区组织起来,居住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这种住宅区被称为居住区。它是一个城市中住宅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00户,用地:50-100公顷 八、扩大小区 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约100-150公顷)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商业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即相邻的扩大小区之间,这样居民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可有选择的选择的余地 九、居住综合体 所谓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十、居住综合区 所谓居住综合区,是指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它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 十一、社区的住区 社区,按社会学解释: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具有一种密切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社会关系是指一定地域内居民之间有相互交往与协作; 公共服务设施则保证了居民有生存与生活的物质基础; 文化价值认同感表现为居民相互认可的生活方式、共同认可的社会公德、相同或互不冲突的习俗和宗教信仰; 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则反映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之内,它没有明月的规模大小,既可以是居民区,也可以是居住单元或其他组织形式。 住区是对所有现代居住组织形式的统称。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要求居住的组织形式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把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单位、扩大小区

文档评论(0)

sw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