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气候变化检测现状问题与未来方向.ppt

区域气候变化检测现状问题与未来方向.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候与气候变化 ;一、学科定位与社会需求 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业务是我国大气科学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防灾减灾、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气候与气候变化研究是支撑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家大气科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业务对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气候变化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 国内外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业务的趋势: (1)现代气候和气候变化科技发展趋向于多学科交叉与融合。 (2)短期气候变异的监测和预测研究、业务受到重视。 (3)区域气候变化监测检测业务和研究获得高度关注。 (4)气候系统模式成为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 (5)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和区???性气候变化得到极大重视。 (6)气候资源的评估、利用和管理已成为关注的问题。 (7)国际科学计划及其核心项目使气象科技研究的国际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入。;我国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东亚季风区气候异常规律认识不足,监测和诊断东亚气候异常主要影响因子的能力较弱。 2. 区域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和检测研究能力不足,缺乏对近现代区域气候变化和变异总体规律的综合认识。 3. 对气候变化关键区域以及过程研究能力不足。 4. 分辨率和物理过程的差距,使得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和预测能力较低。 5. 缺乏气候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估技术和系统模型,难以提供合理有效的适应对策。;1951-2008年我国年均气温变化趋势 ;根据所有长序列台站资料统计分析获得。经过质量控制,但未经均一化订正,也没有考虑其他人为因素影响;1980-2008年和1951-1979年平均干旱日数之差(单位:天);50年代;1.中国与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监测与检测。建立中国及亚洲地区关键气候要素均一化观测资料集,建立中国及亚洲地区近千年地面气温(冷暖)和降水(干湿)、中国地区近百年标准地面气温和降水序列,以及中国及亚洲地区近60年地面和高空关键气候要素时间序列,揭示近现代关键气候要素变化规律。 2.气候系统变异监测诊断。建立具有东亚季风区域特色的气候系统监测诊断理论和方法;揭示亚洲和中国地区气候要素异常的环境和环流背景条件;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检测技术。 3.月-季-年尺度气候变异的可预测性。提取大气外强迫影响东亚环流系统低频变化的关键区域信号,建立月内天气过程预测方法和季节内尺度预测模型,开发动力模式月-季节内气候预测的解释应用技术;提高对我国季节-年际气候异常规律及其形成机制的认识,进一步揭示海洋、陆面、中高层大气等的作用,建立滚动的季节-年际气候预测的理论和应用模型,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 4.气候区划与灾害影响评估。建立气候影响评估、重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及评估的模型和技术方法,提供全国重大气象灾害精细化区划成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揭示重大工程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的气候效应。;5.气候资源开发及气候可行性论证。建立适合国情的太阳能、风能资源精细化评估技术,研发太阳能、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报技术;建立大型工程和城市规划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和规范。 6.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评价。提交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与极端气候事件趋势的不确定性评价,得到敏感和脆弱地区的综合评估;揭示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和能源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的主要过程和后果。 7.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初步建立海-陆-气-冰-生耦合的、包含气溶胶、大气化学和碳循环过程的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建立物理过程完善、高分辨率、在东亚地区具有良好性能的多圈层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建立我国第二代短期气候预测模式业务化系统。

文档评论(0)

189****16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