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技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穴位注射技术 穴位注射技术是将小剂量中西药物注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技术。 本技术通过药物在 穴位的吸收过程中产生对穴位的刺激,利用药物与腧穴的双重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方法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 一、常用器具及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用器具及药物 1.常用器具 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穴位选用不同型号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 常用针头 为 4~6 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 5 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2.常用药物 根据临床需要通常使用以下几类药物: (1)中草药注射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等中药注射液。 (2 )维生素注射剂:如维生素 B1、维生素 B6、维生素 B12 注射液等。 (3) 其他常用药物:如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注射用水等。多数供肌 肉注射用的药物可考虑作小剂量穴位注射。 (二)基本操作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及用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无痛快速 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或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 下,如无回血,即可将药物推入。 1.操作 一般疾病用中等速度推入药液; 慢性病体弱者用轻刺激, 将药液缓慢轻轻推入; 急性病体强 者可用强刺激, 快速将药液推入。 如需注入较多药液时, 可将注射针由深部逐步提出到浅层, 边退边推药,或将注射针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液。 2.注射角度与深度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的不同要求, 决定针刺角度及深度。 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 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 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 可在皮内注射成一 “皮丘”; 腰肌劳损多在深部,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3.药物剂量 穴位注射的用药剂量决定于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头面部和耳穴等处用药量较小, 每个穴位一次注入药量为 0.1 ~0.5ml ,四肢及腰背部肌肉丰厚处用药量较大, 每个穴位一次 注入药量为 1~5ml ;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葡萄糖、生理盐水等用量较大,如软组织劳损 时,局部注射葡萄糖液可用 10~20ml 以上,而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乙醇)以及特异性药 物(如阿托品、抗生素)一般用量较小,即所谓小剂量穴位注射,每次用量多为常规用量的 1/10 ~1/3 。中药注射液的常用量为 1~2ml 。 4.疗程 每日或隔日注射一次,反应强烈者亦可隔 2~3 日一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疗程根据病 情确定,一般 10 次为一疗程,疗程之间宜间隔 5~7 天。 二、常见疾病的穴位注射治疗 (一)眩晕(颈性眩晕) 眩晕主要是因颈椎及其有关组织的结构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而引起的一组症状。 中医认 为颈性眩晕是因经脉空虚,经气不足,气血不能上荣清窍,脑失所养而致。按照 1994 年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治则治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 【操作方法】 取穴:风池、颈部华佗夹脊穴。 患者取侧卧位。以复方丹参注射液 2ml 、10%当归注射液 2ml 、2 %利多卡因 2ml 、维生素 B12 2ml (5mg )混合溶液。取 10ml 注射器,配 5 号针头,吸取上述药液,充分混匀后,依 据患者病情每次选 3~5 个穴位, 常规消毒后, 快速刺入所取穴位皮下, 缓慢进针 15~25mm 左右, 有酸胀得气感后, 回抽无血, 缓慢注入药液 1~1.5ml ,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 共治疗 2 个疗程。疗程间隔 5 天。 (二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