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7.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七) 第二十九课逍遥游 一、字:飡==餐,反→返,知→智,辩—辨。 二虚词:1、鲲之大:取独用法。2、鹏之徙于南冥也。取独用法。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前二“也”,是句中语气词,表停顿语气。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是还是”。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且、夫”二个语气词,合用表示进一步发议论译为“再说”。“之”取独。“也”,句中语气词。6、则风斯在下矣:则、就。7、而后乃今培风:“而后”然后,“乃今”,就。8、之二虫双何知:这,(指示代词)作定语。9、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岂不…吗。(表反问的习惯说法)。10、且适南冥也:将要。11、彼且奚适:将。12、定乎内外之分:于(介)。 三实词:1、怒而飞:奋发。2、天之苍苍:深蓝色。3、而后乃今培风:凭、乘着(动)。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夭阏”双声连绵词,阻隔、阻挡。“图”,计划、打算。5、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决”迅速的样子。“抢”,触、碰。6、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到去。“莽苍”,叠韵连绵词,郊野的颜色,这里代郊野。“果然”充实饱满的样子,这里形容腹饱。(形)。8、小年不及大年:寿命。9、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月历每月初一。10、众人匹之:相比。11、绝云气:穿过。12、此大小之辩也:通“辨”,区别。1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取信。14、宋荣子犹然笑之:神态轻松的样子。15、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誉”,称赞。“加劝”,更加奋勉,更受鼓励。16、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非”,责难。“沮”懊丧。17、非数数然也:拼命追求的样子。“数”读shuo.17、泠然善也:轻妙的样子。 四活用:1、水击三千里:名→状,在水面上。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动,向南飞。3、奚以九万里而南为:(同上)4、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名→动,向上飞。5、彼于致福者:使到,即招致 五、句: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则芥为之舟。(双宾语)3、莫之夭阏:(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4、奚以九万里而南为:(疑代)5、之二虫又何知:(同上)6、奚以知其然也:(同上)。6、以五百岁为春,以五百岁为秋:修辞上的互文见义。指五百年为一春秋,,即为一年。7、彼且奚适:(疑代)。8、彼且恶乎待哉:(疑代)(“且”,还要。“待”,依靠)。 六、常用字:1、志:(1)常用义:A志向、志愿。B记载下来,如“《齐谐》者,志怪者也”。此义保存在现代汉语的“杂志”中。——记住。(2)“志”与“意”的意义有时可以相通。但“志”偏重于外向的思想活动。“意”偏重内心想法。(3)是“识”的古文形体。 2、图:(1)常用义:A计虑、谋取,如要课“而后乃今将图南”—设法对付。B图画、画像—绘画(动) 3、绝:(1)本义:断丝。(2)引申义:A弄断—断绝—尽B横越、穿过,如本课“绝云气”—到了极点(形) 4、劝:(1)古义:勉力、奋力,如本课“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2)引申义:勉励、鼓励如“以劝事君者”—劝说。(3)古代“劝”不用于消极的劝阻。都用于积极的鼓励。 5、年:从禾千声。(1)本义:谷熟,即谷物丰收。(2)引申义:年月的年—岁数、年龄。如本课“小年不及大年”。 6、负:会意字,从人从贝。(1)本义:恃,即依恃、凭仗。(2)引申义:背倚、背靠着—背负—受载、承受,如本课“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蒙受—抱持—内心抱有、餐有—失败—背弃、违背—辜负、对不起人—欠缺、缺少、亏欠—赔偿、补偿。 第三十课秋水 一字:辩—辨,鼃==蛙,比—庇,卒—萃,豪—毫。 二虚词:1、吾非至于子之门:如果不是(假设否定连词)。2、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取独。 三实词:1、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叠韵连绵词,迷惘直视的样子。“若”,海神名。2、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前“闻”听说(动),后“闻”,见闻、学说(名)。3、吾非至于子之站,则殆矣:危险。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语”,谈论。“虚”,住地。5、不知何时已,而不虚:空、尽。6、乃知尔丑:浅陋。 四活用:1、顺流而东行:名→状,向东。2、东面而视:同上。3、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意动,“认为少”,“认为轻”。4、此其自多也:形→意动,认为多,引申称赞、夸耀。5、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同上。 五句:1、以为莫己若。(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2、我之谓也:代词复指宾语前置。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助动词,表被动。(被动句)4、又奚以自多(疑代) 六、常用字:1、虚:(本义):大土山。(2)引申义:所在地、住地。如本课“拘于虚也”—都邑旧址—废墟。以上各义旧读QU,也写作“墟”。(3)还有一个常用义:空虚

文档评论(0)

Tongtong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