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者:八音魔琴 中医饮食调护 一、饮食调护的意义 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中医学十分重视饮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认为科学的食谱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长寿的关键之一。而对于患病之人,饮食的调护更是疾病治疗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黄帝内经》就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认为若能合理地选择饮食,将十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食物与中药同源,且同中药一样,也具有四气五味和升降沉浮的特性,因而许多食物具有治病、补体的作用。利用饮食调护配合治疗,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饮食调护得当,可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反之则可以导致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疾病反复,甚至产生后遗症。尤其是慢性疾病和重病恢复期的饮食调护,对于疾病的康复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疾病的后期,只要饮食调护得当,不必投药,其病便能自愈。对于正常人而言,正确和科学的饮食是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 二、食物的性味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寒、凉、温、热等性和辛、甘、酸、苦、咸等味以及升、降、浮、沉等作用趋向,只是其性能一般不如药物强烈。有部分食物兼有食物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在中医饮食调护中,一般按照下列方法将常用食物分类。 (一)按食物的性质分类 1.热性食物 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如白酒、生姜、葱、蒜、辣椒、花椒等。 2.温性食物 具有温中、补气、通阳、散寒、暖胃等作用,适用于阳气虚弱的虚寒证或实寒证较轻者。这类食物比热性食物平和,但仍有一定的助火、伤津、耗液倾向,凡热证及阴虚有火者应慎用或忌用。如羊肉、狗肉、鸡、桂圆肉等。 3.寒性食物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适用于发热较高,热毒深重的里实热证。寒性食物易损伤阳气,故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患者应慎用。如苦瓜、莴苣、茶叶、绿豆等。 4.凉性食物 具有清热、养阴等作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故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 5.平性食物 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因而不致积热或生寒,故为人们日常所习用,也是病人饮食调养的基本食物。但因其味有辛、甘、酸、苦、咸之别,因而其功效也有不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灵活选用。如大豆、玉米、豆浆、猪肉、鸡蛋、花生等。 6.补益性食物 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作用。根据其寒凉温热不同,分为温补、清补和平补三类: (1)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滋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慎用或禁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 (2)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 (3)平补类食物:所谓“平”,是指此类食物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适用于各类病证,尤其常用于疾病的恢复期,也适用于正常人的补益。如鸡蛋、猪肉、鸡肉、银耳等。 7.发散性食物 习惯上称为“发物”,是中医饮食调护中应十分重视的一类食物。发散类食物多腥、膻、荤、臊,食之易于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诱发旧病尤其是皮肤病,或加重新病。比较典型的发物有大部分海腥类,食用茵类,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公鸡、母猪、鹅肉、狗肉、驴肉、各种野味、各类病死畜肉,蔬菜类的蘑菇、芫荽、香椿、葱、蒜、生姜、辣椒,淡水产品中的鲤鱼、虾、蟹,以及紫菜、胡椒、花椒、白酒等。 (二)按食物的味分类 食物具有辛、甘、酸、苦、咸等不同的味,不同的味有其各自的功能,而同一味的食物其作用则有相似或共同之处。 1.辛味食物 具有发散、行气、通经脉、健胃等作用,可用于外感、气血瘀滞、脾胃气滞等证。如生姜、葱、蒜、花椒等。但辛味食物多辛香走串,多食容易助火伤津,耗散阳气。所以凡气虚自汗,或热病后期,津液亏耗,以及失血等证,均当慎食。 2.甘味食物 具有和中、缓急、补益、解痉和解毒等作用,可用于诸虚劳损、脏腑不和、拘挛疼痛等症,如蜂蜜、饴糖、山药、大枣等。但过多食用甘味食物易引起脾胃气滞,出现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症。 3.酸味食物 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可用于久泄、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证,如食醋、山楂、杏子等。酸味还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但过食可导致胃酸嘈杂,脾胃功能失调。 4.苦味食物 具有清热、泄降、燥湿的作用,可用于热证、湿热证,如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