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合同签订中的8个节税秘密(超实用).pdfVIP

商业合同签订中的8个节税秘密(超实用).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业合同签订中的 8 个节税秘密(超实用) 编者按: 日常经营行行为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签署商业合 同,然而,很多经营者并没有意识到合同与纳税内在的联系, 更没有通过优化涉税条款进行节税筹划。在多年的税法服务 过程中,发现很多税务难题以及税务争议都是没有处理好合 同中的涉税条款引发的。本期结合商业合同八大基本条款, 对其中的涉税问题予以分析,并给出节税筹划的建议。 纳税义务的发生是由相关交易及性质决定的,商业交易以及 性质的确定表现为一些列的商业合同的签署。根据《合同 法》,商业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当事人的名称或 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 价款或者报酬;(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 责任;(八)解决争议的方法。上述八大基本要素在具体拟 定中,应充分对其中的涉税因素予以考量, 并通过统筹安排, 实现税负的最小化。 一、签约主体的选择(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基于产业、税收征管效率等因素的考量,国家针对不同性质 (居民企业、非居民企业)、组织形式(公司、合伙企业、 个体工商户等) 、行业 (鼓励、限制) 、规模 (小微企业等) 、 核算水平(小规模纳税人、纳税人)等类型的企业,给与了 不同的税收待遇,因此对于拥有数家企业的经营者,在签署 商业合同过程中,在符合商业实质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有税 收优惠或者综合税负率较低的企业作为签约主体,以降低所 得税、流转税实际税负。 二、商品、服务性质的界定(标的) 对于交易双方而言,交易对于卖方(服务提供者)是一笔收 入,对于买方则是一笔成本费用,卖方为买方开具发票。作 为卖方,收入性质的界定可能影响潜在的税负成本,比如, 服务如果属于 “四技收入 ”、 “技术转让收入 ”的范畴,则可以 享受所得税、增值税的免税待遇(按照你要求进行登记备 案) 。再比如, 提供装修服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签署 “装 饰合同 ”,将部分销售额从适用 销售不动产“ ”5%的营业税降 至3% 。实践中, 对于立法空白领域, 可以界定为不同性质的 交易,可能适用不同的税目,从而降低税负。作为买方,由 于我国针对企业诸如招待费等名目的支出实行限额扣除,支 出的费用的性质也会影响所得税的扣除,因此应该结合企业 情况确定发票 抬头“ ”。 需要强调的是,交易双方在确定商品服务性质的过程中,各 自税务处理需要与财务核算以及开具发票的衔接,做到表 述、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并具有合理商业目的和相关凭证支 撑。 三、交易价款的确定(价款或者报酬) 虽然市场经济下企业拥有商业的定价权,但是,为了防范企 业通过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国家明确税务机关可以按照一定 标准重新确定价格并进行纳税调整权。但是对于诸如技术服 务、无形资产转让等交易而言,价格通常是很难确定的。在 此情况下,客观上也给企业留存了一定转让定价避税的空 间。尤其在跨国交易过程中,合理确定交易价格,可以实现 集团整体税负的降低。 需要强调的是, 企业应该按照我国相关 《特别纳税调整办法》 等规定,提交同期资料等。 四、 “包税 ”条款有效吗?(价款或者报酬) 所谓 “包税 ”条款是指,交易双方在合同中对交纳税费的交纳 主体进行约定,出现非税法上的纳税义务人交纳税款的情 形。我们认为,不应一概以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认定该条 款无效,双方约定尽管不能对抗税法规定以及税务机关向纳 税义务人追缴税款,但是该约定本质上并没有改变税法意义 上纳税义务人,只是对形式上的 缴纳人“ ”进行了约定,在民 法上应承认其有效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银行海外分 行取得来源于境内利息收入税务处理问题的函》(国税函 [2001]189 号)第三条更是明确规定, 关于“ “包税 ”条款问题: 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外国企业来

文档评论(0)

134547gg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