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版先秦诸子选读思考与练习解答思路或提示.doc

人版先秦诸子选读思考与练习解答思路或提示.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思考与练习解答 思路或提示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孟子则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你如何评价这两种处世方式? 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①焉;达不离道,故平易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平易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提示:在我国传统中,孔子常常被称为“圣人”,孟子常常被称为“亚圣”,二人都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可以用儒家本身的范畴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模式。在以修身为立足点(无论进还是退)这一点上,二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显得更加执著。 附:【译文】 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得意;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二、孔子跟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类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提示:这两类人物都强烈不满于混乱污浊的现实。但前者力图改变它,并且不屈不挠,后者则选择了避世,洁身自好。前者更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我的考虑较少,相比之下后者不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津,渡口。 2.易,改变。辟,通“避”,躲避。 3.丈人,古时候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荷,动词,担,背负。 4.明日,指第二天。 5.反,通“返”,返回。 6.奚,疑问代词,代地方,可以理解为“何”“哪里”。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一、拿孔子及其弟子间的师徒关系,来对比现在的师生关系,你觉得前者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东西? ?提示:该题目可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可见智见仁,不必强求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作为教师,跟现在的教师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不完全相同。孔子作为教师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从政教伦理方面引导后学。而现在的教师,其社会功能除在思想品德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外,还要向后学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当然,这些只是相对而言的。 二、辨析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 及:夫子之不可及也(比得上,赶得上) 比及三年(等到) 斯:所谓立之斯立(则,就)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这个) 焉:忽焉在后(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 割鸡焉用牛刀(怎么) 如:如或知尔(假如,如果) 如五六十(或)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一、背诵。(略) 二、孔子很强调“信”,如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可他并不是片面地、无条件地推崇“信”。试结合以下两则材料谈谈他所说的“信”的原则。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 (《论语·子路》)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史记·孔子世家》) 提示:孔子说人必须讲诚信,这是就一般的原则而言的,不是无条件地推崇“信”。孔子讲诚信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违背道义。因此,我们不能把孔子张扬的“信”理解为一般的“言必信,行必果”。按照孔子、孟子的看法,德行高尚的人不一定会“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言语一定要信实,行为一定要坚决,这是不问是非黑白、只知道贯彻自己言行的小人啊!孟子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公叔氏据蒲地反叛卫国,按照孔子的观念是无道的表现,所以尽管他为了脱身而答应蒲人不去卫国,结果还是到了卫国,并且把蒲地反叛的情形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问孔子说:蒲这个地方可以讨伐吗?孔子回答说:可以。灵公说:我的大夫认为不可以讨伐,因为现在的蒲是防御晋、楚的屏障,用我们卫国的军队去攻打,恐怕是不可以的吧?孔子说:蒲地的男子有誓死效忠卫国的决心,妇女有守卫西河这块地方的愿望。我所说要讨伐的只是四五个领头叛乱的人而已。 另外,可以参考教材第五课“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部分(如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