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赛中锤炼在反思中提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在比赛中锤炼 在反思中提高 陕西省汉中师范附属小学 淡 洁 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小学语文领域级别最高、参与面最广的教学比赛,也是全国小学语文学科最具权威、最有影响的学术盛会。 10月27日,满怀激动和期待,我来到了美丽的桂林,参加全国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身临其境、亲密感触全国小语界这次盛会。在短短三天的教学展示中,32位执教老师以“把握课标理念精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宗旨,为大家演绎了各个年段、不同风格的语文课。我所在的体育场分会场呈现的16节课,课型有别,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或自然潇洒,若闲庭信步;或亲切和蔼,如春风化雨;或高效朴实,又从容儒雅。本次活动与以往相比,内涵有很大的扩展,由单一的阅读发展到阅读与表达(习作与口语交际),这是语文教学实践的全面展示,其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细细品味,这一节节的精彩,看似不同,又都紧扣课标,具有共性:他们都遵循语文的本质,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教语文。老师们都以其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最真实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了识字、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表达,多元化地向我们展示了各省区语文教学的优秀成果。 在10月28日下午第七节课,我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盼来了比赛哨声的响起。站在灯光闪烁的讲台前,几十个天真烂漫的孩子,鞠躬问好,把自己宝贵的40分钟恭恭敬敬地交到我手上。顿时,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在那一刻,我突然领悟:作为一名老师,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不论是比赛还是平时,不论面对什么样的评委,身处什么样的教育环境,都必须抛开荣誉得失,始终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明确我是在给学生上课,不是表演,更不是作秀。只有彻底摆正心态轻装上阵,我们才能和孩子们共同创造出灵动、鲜活、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上完课后,同行的指导老师们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说我做到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课堂生成真实,学生思维活跃,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大会评课中,专家对我的课给予了这样的评价:“目标聚焦较准,教学设计整体感强”;“单元组块方式大胆,阅读思维跳跃”。这些肯定的话语,让我欣喜——之前的辛苦没有白费! 课止,思索却依然绵延……回顾一路走来的日子,细数着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我心中涌动着温暖与感动。从选课到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探讨,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收获,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感谢各位领导以及磨课小组的领导和同伴,是他们在我迷惑的时候,为我指点迷津,让我茅塞顿开,增添了前进的力量。 感动之余,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把本次参加大赛的磨课经历作以回顾: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本课是第七单元“作家笔下的人”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和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3个片段都是写人的经典之作,但在每一个片段中,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和侧重点都不尽相同。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三个片段描写,为我们刻画了顽皮可爱的小嘎子、爱财如命的守财奴监生和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王熙风形象。课文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确定为:通过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学会捕捉人物的特点。 既然是一组课文,三个片段,那该怎样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该给学生讲的内容有很多:有必要给学生介绍这三个片段的背景;有必要把文中学生很可能不理解的词语解释一番;我们还应该来训练学生感情朗读……总之,只要想抓,这几个片段处处可以做文章。 自此,我开始了艰苦的磨课过程,我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倾注到这节课上。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我信心满满的迎来了第一次课堂验收。就像农民精心侍弄自己的庄稼,想获得一个好收成一样,我精心研磨自己的课堂,也想获得一个好评价。可是,我的期待转瞬化为泡影,在专家、领导面前,我的课堂是那样不堪一击:正因为想贪多求全,备课时没有做到有效取舍,导致试讲时我的课堂容量太大而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尽管这次的试讲不尽人意,但它毕竟是自己千辛万苦磨出来的,当真的要彻底否定它时,我还是于心不忍。否定自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超越自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离最后期限只有二十多天了,时间非常仓促,旧课堂格局被彻底打破,新的课堂格局尚未建立,我该何去何从?此时此刻,我的脑子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智囊团的专家们很快便帮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各自的真知灼见,我认真地倾听着,记录着,思考着。通过这次失败地尝试,我意识到阅读

文档评论(0)

lf19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