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7讲 逆冲推覆构造几何学 内容提要(第三版教材 P181-189 ) 引言 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 第二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 引言 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1 逆冲-推覆构造的早期探索(1820s-1920s) 2 逆冲-推覆构造研究平台阶段(1920s-1970s ) 3 逆冲-推覆构造的成因动力学和构造背景深入研究阶段(1970s-) 思考:其他方面的发展特点 研究层次 研究手段 研究思路 因为造山带前陆地区由基底之上近水平沉积盖层的正常层序的岩层中发育断层,所以冲断层总是将较老的岩层推到较新的岩层之上。只有当先已褶皱或断裂的地层中发育的冲断层,才会将新岩层带到较老的岩层之上,如漏顶构造。 大青山地区地质图 第二节 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结构型式 (一) 台阶式(重点) (二)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三)逆冲推覆构造分带、分段性 (一) 台阶式 是逆冲推覆构造的基本格架,是逆冲断层发育初期岩层处于水平时的表现型式 下一次实习课科研楼819 周四:分班 3-4节 13071 5-6节 13072? Imbricate faults 苏格兰北部 依分支断层的产状,双重逆冲构造可分为三类 A、倾向腹陆的双冲构造(Hinterland-) B、倾向前陆的双冲构造(Foreland-) C、背形叠置 A、倾向腹陆的双冲构造(Hinterland- B、倾向前陆的双冲构造(Foreland- C、背形叠置 1)台东N1褶皱带2)大纵谷断裂带3)前第三纪杂岩带4)中央山脉—雪山E2—3褶皱带5)西部丘陵—阿里山N1-2褶皱带6)台澎拗陷 (三)逆冲推覆构造分带、分层、和分段性 后缘带:根带的后侧;以拉伸为主,地堑式、阶梯状正断层发育,次级褶皱不发育,构造定向性不明显。表现为脆性变形 外缘带:锋带的前侧;以挤压为主,向外变弱。高角度逆断层和紧闭褶皱,向外变缓,构造定向性渐变,表现为脆性变形。 喜马拉雅造山带构造地质图 2、逆冲推覆构造分层(垂向上)推覆体堆柱(Nappe pile) 识别底基断层(Sole thrust)—主次断层;选择代表性构造研究发育与应变变化 观察断裂带的特征及上下变形强度;逆冲界面上下盘的应变常有明显的差异;计算岩层的缩短量,并分析规律; 对比各推覆体的位移距离。 小 结 引言 探索历程 1826-1921 1921-1974 1975- 第一节 组合型式 叠瓦式 背冲式 对冲式 楔冲式 复习题 名词解释: 叠瓦式、背冲式、逆冲式、双重逆冲构造、冲起构造、构造三角带、推覆体堆柱、断坡、断坪 简答/论述 试论述逆冲推覆构造的结构特点,并分别举例或图示。 双重逆冲构造的平面形态 逆冲断层系统类型 逆冲叠瓦扇 双重构造 3 反冲断层(backthrust)、冲起构造(pop up)及构造三角带 反冲断层:在向一定方向逆冲的逆冲断层系中,往往出现与总体逆冲方向相反的逆冲断层,称为反冲断层。 逆冲方向 冲起构造:是在逆冲作用中,反冲断层 与同时形成的逆冲断层围限部位,因强 烈挤压而上冲,形成变形强烈的隆起构造。 构造三角带:在反向逆冲断层与其后侧的逆 冲断层汇聚部位,会形成以反冲断层、分支 逆断层和底板逆冲断层三向限定的三角带。 构造三角带 思考:逆冲推覆构造由多条逆冲断层组成体系的结构特点 1、逆冲推覆构造分带(顺逆冲方向) 根带、中带和锋带三个主带,后缘带和外缘带两个相关带 根带:逆冲作用的起始部位,表现为强烈挤压;往往不易认别;发育高角度逆断层、紧闭直立褶皱指示定向,处于塑性或弹塑性环境,劈理发育。 中带:叠瓦扇和双冲构造,以单剪为主;次级断裂、褶皱产状稳定,倾向根带,明显定向,冲起构造与构造三角带发育。变形环境向前锋方向由塑性向脆性过渡。 锋带:挤压作用增强。次级断裂、褶皱发育,构造定向性较根带明显。变形环境向前锋方向由塑性向脆性过渡。 据朱志澄,1999 平面上 2、逆冲推覆构造分层(垂向上) 西赫尔维 据Ramsay,1981 主要产出于挤压背景下的大陆造山带与相邻盆地的过渡带、主动大陆边缘弧前构造带、压性盆地内部等。 思考:组合型式 R Ramp 断坡; F Flat 断坪 上、下盘岩层产状与逆冲断层产状一致的部段,称断坪 下、下盘岩层产状与逆冲断层产状交切部段,称断坡 由长而平的断坪和短而陡的断坡交替构成 单一逆冲断层的断坪(flat)-断坡(ramp)式结构 依上、下盘产状的关系,分为上盘断坡和下盘断坡 前断坡 斜断坡 侧断坡 相对于逆冲运动方向的断坡类型 逆倾向滑动,挤压应力状态 走向滑动,剪切应力状态 走向、倾向滑动,压剪应力状态 思考:单一逆冲断层面推覆构造几何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