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不如城市.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农村不如城市 ——听《学校转型》有感 今天,来自湘西南边陲的我,踏上了“国培校长班”的大船,又顺着省“校长论坛”的东风,有幸地聆听了李希贵校长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只看分数,应追求分数以外的更重要的东西,还有素质,能力等其他方面。如:给学生们装上自主发展的发动机 ;注重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也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一个不以“分数”论英雄的中国。 其次,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如:北京十一中就给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选择性,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自己的课程,并且通过不同的实施方式,让每一门课程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但这可是我们农村学校可望而不可及的。 再次,教育的另一种诠释叫发现和唤醒。要有一双慧眼,识别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隐藏的潜质,寻找机会开发学生的天赋,给学生最大的选择权就是给学生机会。可农村孩子给他的选择权有可能是逃学(留守儿童害的)。 最后,所有的改变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要想让学生有所改变,教师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就不能老调重弹,要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随着学生认识和情感的变化而寻求教师自身的先行变革,即“转型”,亦即李希贵校长所言:将“被因材施教”转为真正的“因材施教”。 易能国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