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解析讲课稿.pdfVIP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解析讲课稿.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方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我国旱灾频发重发,干旱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做好 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应对旱灾威胁,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特 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土壤墒情监测,大力推进监测站(点)建设,建立 健全国家、省、县三级墒情监测网络体系,扩大覆盖土壤墒情监测规模和范围。要 充分利用现代监测和信息设备,全面提升监测效率和服务能力。逐步完善主要农作 物墒情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墒情评价规范化和科学化。强化现代高新技术应用,提 高墒情监测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为指导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领导决策提 供依据。 土壤墒情监测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宗旨,以土壤和作物为对象,统筹规划、合 理布局,覆盖全国粮食主产区和干旱易发区。通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 现代高新技术手段,突出土壤墒情监测关键技术环节,实现定点、定期监测。分析 汇总土壤墒情数据,评价作物需水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建立墒情定期会 商和报告制度,提高时效性和结果表达的可视化程度。 二、基本原则 (一)代表性。土壤墒情监测站(点)要充分考虑区域内主导作物、气候条 件、灌排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合理布局,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 (二)及时性。土壤墒情监测要做到及时、快速、准确,出现旱涝灾情,应加 大监测频率,旱涝灾情不迟报、不漏报;关键农时季节,应及时汇总相关信息,重 大农事活动前有信息;日常监测工作,坚持定期采样,快速分析、及时汇总、 按时上报。 (三)规范性。建立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做到工作人员相对固 定,设施设备配置齐全,监测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监测数据可靠、调查内容 详实、评价结论科学。 三、重点工作 (一)监测点布设 选择区域范围内代表性强,当地政府重视,土肥水工作基础好,技术力量强, 能够长期坚持的县承担土壤墒情监测工作。 以县为基本单元,根据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作物布局、灌排条件、土壤类 型、生产水平等因素,选择有代表性的农田,平均每 10 万亩耕地设立 1 个农田监 测点(每个县不少于 5 个)。 农田监测点应设立在作物集中连片、种植模式相对一致的地块。采用统一编 号,设立标志牌。开展基本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 型、种植制度、灌排条件、地力等级、产量水平等;测定不同层次土壤质地、容 重、田间持水量等指标;拍摄景观照片,建立监测点档案。 (二)数据采集 1、监测指标。一般按 0~20cm 、20~40cm 、40~60cm 、60~100cm 四个层 次监测土壤含水量,其中, 0~20cm 、20~40cm 为必测层。播种出苗期时,加测 0~10cm 土层。特殊作物根据其需水特性和根系分布深度确定监测层次和深度。同 时调查观测气象、作物表象、干土层厚度、田面开裂、灌溉、农事操作等相关数 据。水田淹水时监测淹水深度、排水状况等。 2、采集方法。固定监测:埋设固定式自动监测设备,传感器分别埋入土层 深度 10cm 、30cm 、50cm 、80cm 处进行监测,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将监测数 据实时上传到 “全国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并做好定期校正和维护保养。流动监测: 配备便携式监测仪器和交通工具,在监测点地块,以 GPS 仪定位点为中心,长方 形地块采用 “S法,近似正方形田块采用” “X 法或棋盘形采样法确定” 5 个以上数据 采集点进行监测,求平均值。 3、采集时间。每月 10 日、25 日进行调查监测,在关键农时季节和发生旱涝 灾情时,加大重点作物、重点区域监测频率和密度。 (三)指标体系建立 分不同气候区域、土壤类型、种植作物开展墒情指标试验研究,建立主要作物 土壤墒情指标体系。 1、资料收集。主要包括本地区主要作物种类、分布区域、播种面积和耕作制 度;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需水规律和灌溉试验研究结果;主要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气候 特征和变化规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和作物灌溉制度等。收集或测定主要耕作土壤 的质地、容重、田间持水

文档评论(0)

wei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