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长葛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pdfVIP

河南省郑州市长葛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郑州市长葛市高三第三次质量预测(三模) 语 文 试 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 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 进行运算的“筹算”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孙子》 《管子等著作中也有“算”“筹”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 遍。唐代来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 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珠算,控 带四时,经纬三才。 ”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 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 把木板刻为三部分, 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 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 每个算 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 现代算盘形制不同, 现在通行的“穿档算盘”, 算珠穿在“档”上, 可以沿档上 下滑动。档中横以梁, 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 每珠作数五, 粱下方每档穿五珠, 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 《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 算盘就已出现。 1921 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 代算珠相似。 宋代名画 《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 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 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 宋末 元初学者刘因的 《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算盘”为题的五绝一首, 元代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殊,言不拨自动;稍 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 此物当时已很常用。 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 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 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 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 科技文化发展滞缓, 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 而唐代经 济文化发达, 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 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 珠算因计算工 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元世祖忽必烈时, 科 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 365.242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 26 秒,这样精确的 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 我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 为应付庞 大的计算工作, 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子弹数据的场面, 最后的 计算结果准确无误。 但随着计算器、 计算机的普及, 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 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 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 2013 年 12 月 4 日,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 50 个最伟大发明”,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 并被评价为“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 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科学研究证明, 珠算心算对幼

文档评论(0)

wei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