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湘西凤凰古城民居建筑特点.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湘西凤凰古城民居建筑特点 摘要 民居建筑是构成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因素,又被称为石头的史书。民居形态 多样,反映了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湘西建筑受 地理人文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 居建筑。本文以凤凰古城为例,通过对吊脚楼、马头墙和木构架的解读,探寻传统建筑中 蕴涵的文化底蕴。 关键字 马头墙 吊脚楼 吞口屋 木构架 凤凰古城 正文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全境南北长 66 公里,东西宽 5O 公里,土地总面积 1745 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 年〕,历经 300 多 年古貌犹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湘西特有的生活方式等结合了山区的建筑材质、 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经济发展背景,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布局、立体安排、空 间序列、建筑装饰等,虽不是属于狭义艺术范畴的,但在满足一定实用性需求的同时,也能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湘西民族在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生活理想、美学追求、艺术情趣、宗 教信仰等。 凤凰县城沱江镇是于 2001 年 12 月 27 日才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 101 个国家级历史文 化名城的,它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古镇中解放前修建的 民 宅约占大半。据专家统计明清两代特色民居建筑就有 120 栋之多①,其主导建筑年代应为 清代至民国时期。②湘西民居建筑风格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河岸采用了苗族、土家族的 干栏式吊脚楼结构形式,另一种是房屋主体以中国传统的汉族穿斗式和部分抬梁式木结构 为主,山墙采用具有徽派特征的马头墙风格的建筑形式。 一 吊脚楼 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绵延起伏的大山之中,艰难复杂的地理条件造就 了独特的建筑元素。湘西地区以土家族的吊脚楼为典型。吊脚楼在建筑学上称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的特点是房屋下部架空,以支柱托起上部建筑,主要目的是防潮防兽以策 舒适安全,而所谓的“半边楼”则是一种吊脚楼形式,房屋一部分架空,另一部分搁置于 坡崖上,有的搁置部分也可以石支垫,小有抬起,高差一至二步。这样形成半楼半地的特 殊形式,又有楼居高敞的特点,又具地居方便的特点。它的主要目的除防潮之外,更重要 在于适应地形,利用坡地空间,这种半干栏形式较之全干栏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最迷人的湘西凤凰县的建筑就是这种吊脚楼,由于临沱江而居的苗族和土家族人的居 住空间有限,为了获得更大的使用面积,家家户户都想法将房屋向江面伸展,最终形成我 们今天所看到的吊脚楼。 二 马头墙 在住宅的两山墙顶部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所以称之为马头墙。作 用为防止火灾蔓延。由防火的功能决定马头墙必须高于屋面,至于马头墙的造型可不受任 何约束,这样,人们便可按照自己的爱好随心所欲地选择马头墙的造型。正是由于这个原 因,不同地区的马头墙有各自的特点,甚至是同一地区的马头墙也千变万化而没有定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头墙最能反映一个地区民族建筑特色和风貌。 湘西地区的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跌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 排檐砖,上覆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上面再安装各种式样的座头,有 “鹊尾式”,即雕凿形似喜鹊尾巴的砖作为座头;有“印斗式”,即由窑烧制的;有“田” 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等数种。造型多呈跌落的台阶形状,并在其上镶嵌瓦檐,用青灰抹 去脊背,使脊的外端高高翘起。这不仅可以丰富单体建筑的外轮廓变化,同时对于整个村 镇来说,高出屋顶并充满起伏跌落变化的马头墙可以打破整个村镇建筑单调和平淡的格局。 三 吞口屋 吞口屋是湘西苗族民居建筑的特有做法。所谓“吞口”,即民居正中大门这一开间的正 面墙壁向后退进一定距离,形成一个内向凹进的入口,又称“虎口”,有“聚宝进财”的含 义。实际上,它是因为苗族古代的祭祀活动方式而形成的。苗族古代有“椎牛”(图 16)、 “椎猪”等祭祀活动,这些活动在家中进行,参加的人很多。按规矩,外姓人不能从正中 大门进入,而应从吞口两侧的小门进入。传统的吞口是正中间有大门,两侧设置小门,但 是今天一般不做两侧的小门了。因为有了吞口,主体建筑的平面就形成了一个“凹”字形。 建筑内部各开间之间不做分隔,成为一个横向的大空间,这也是古代为了祭祀活动的需要 而形成的。 四 典型的木构架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④穿斗式(或称“串逗”式) 木构架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 在沿檀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 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 3~5 根。当柱上采用

文档评论(0)

xiaoluping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