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公开课件_7.ppt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公开课件_7.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件_7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藤 编 历 史 藤 编 简 介 藤 编 之 乡 藤 编 工 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件_7 藤编简介 以藤类植物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的 编织工艺品和实用品。 腾冲与缅甸接壤的边境一带原始老林里,盛产一种质地坚韧、身条极长的藤本植物——藤条,其外皮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似蔑而非蔑,故称藤蔑,是一种上好的天然编织材料。腾冲人用此编制的藤椅、藤箱等日常用具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经久耐用,古往今来深受消费者喜爱。 藤编历史 唐代,广东儋州(今海南岛附近)、琼州(今广东琼山)等地人们以野鹿藤编织成帘幕,有的还编有花卉、鱼现代藤编 虫、鸟禽等图案,工艺精细。开元至元丰年间(713~1085),岭南等地向朝廷进贡皮藤、五色藤盘。清代初期,民间藤器作坊有了发展,织作藤器者增多,特别是五羊(今广州)等地藤器作坊更多。 嘉庆十九年(1814)后,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原藤进口广东,海南沙贝村渔民首先编织席、椅、褥垫等藤器,生产更加兴旺。80年代以来,湖南、浙江、云南等地也发展藤编生产。藤编工艺品现已出口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腾冲是闻名遐尔的藤编之乡,此地盛产藤条,其质地坚韧、色泽光润,手感平滑,弹性极佳,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古往今来销路旺畅。 藤编之乡 藤编一般经过打藤 (削去藤上的节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削藤、漂白、染色、编织、上油漆等十几道工序。藤编主要以藤枝、藤芯或竹为骨架,然后用藤皮或幼嫩的藤芯编织而成,充分发挥藤条柔软、不易折断的特点。 在色彩上,大多采用原藤的浅黄色,或加工、漂白为白色、象牙色,显得柔和典雅,有些则配以咖啡色、棕色等。藤家具以粗大的藤条为骨架,经钉架,再用藤皮、藤芯编织而成,最后上油漆或上色。 藤编工艺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添加文本 把藤条捋直 两端对齐, 中间留空隙。 贴上双面胶,固定。 米色在上,黄色在下的状态穿过1条。 在米色藤条的一端涂抹白胶。 翻转后再黄色藤条一端涂抹白胶。 粘贴。 夹上夹子固定。 撕下双面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动技术 7.生活中的工具》优质课件_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