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VIP

104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说明与依据 1.1编制说明 1、根据与业主(建设单位)2005年9月13日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2、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公路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以总工期12个月,即2006年5月20日开工,2007年5月20日前竣工作为控制进度目标,统筹考虑本合同工程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1.2编制依据 施工承包合同书,2005年9月13日; 104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第5合同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招投标文件; 现场实地考察情况; 现行的有关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试验规程及检验评定标准; 本公司在同类项目上的施工经验。 工程概况 104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起点为嵊州市与上虞市分界处,路线按新线布设,经三界镇西,跨上三高速公路、曹娥江、黄泽江、37省道,经姆山水库、石柱湾村至终点与104国道新昌改建段相接,路线全长约33.159公里。本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43+640,路线位于湛头滞洪区,堤路结合,在K46+860处,跨过黄泽江堤坝,于黄泽江桥头前至本合同段终点桩号K48+300,本合同段路线全长4.66公里。 2.1自然地理状况 ⑴地形、地貌 路线沿曹娥江前行,本段路线起点至K30+600路线主要位于地形平缓高差相对较小的玄武岩台地区及带状分布的河谷平原、山前倾斜平原;K30+600向南至K40+600路线位于地形高差大、坡度陡的丘陵及沿江分布的带状河谷平原、山前倾斜平原;K40+600向南路线位于地形平坦、宽阔的曹娥江河谷平原及分布白垩系红层的低缓丘陵。 ⑵地质、地震 线路沿途平原区地势平坦,丘陵区起伏变化较大。路线穿越的地貌单元有:河谷平原、山前倾斜平原、玄武岩台地和丘陵。根据沿线路基土特征,可划分为基岩路段、正常路段和软土路段。部分路段存在着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堑边坡失稳、沿江路堤失稳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路线区地震特点为强度弱、震级小、频率低。历史地震最高震级为4.5级。 ⑷气象、水文 本路段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及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区内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以晴冷干燥天气为主,是本区低温少雨季节。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以东南风为主,海洋带来充分水气,空气湿润,是本区高湿强光照季节。春秋雨季为过渡时间,气候活动频繁,锋面雨甚多,冷暖变化大。年平均15.3~17.0℃,多年平均降雨量1273.4mm。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50~171天。全年在时间分布上呈现两个降水期,即时3~6月份的春雨期、梅雨期和8~9月份的台风暴雨带来的降水期。年蒸发量800~100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80%。年日照时数1900~2131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04.4~110.8千卡/平方厘米。 本路段所经地区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每年9月份至次年3月份多西北偏北风,4至8月份多东南偏东风,年平均风速2.0~4.2m/s,主导风向NNE,次主导风向N。8~9月份气旋活动频繁,台风较多。 区域内主要河流有曹娥江及其支流黄泽江,均属雨水型河流,曹娥江水系发源于天台山脉东阳境内的齐公岭,由南向北经嵊州、上虞在三江入杭州湾。沿江洪水位较高。本路段桥梁及路基高度主要受洪水位控制。除地表水外,沿线地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0.3~5.5m,丘陵地带较深可达10.2~26.1m。浅层地下水对混凝土一般无侵蚀作用,仅局部具弱分解性侵蚀,可作为工程用水。 2.2主要工程数量 本项目共有六个合同段,本标段为第五合同段,起讫桩号K43+640~K48+300,长4.66km。主要工程数量有: 清理现场 42466m3 路基挖方 4372m3 路基填方 1453480m3 浆砌片石排水沟 4491m 浆砌片石护坡 31573m3 坡面植草 49562㎡ 分离式立交桥 218.16m/3座 通道桥 25.5m/1道 钢筋砼圆管涵 95.9m/2道 砼盖板涵 98m/2道 2.3技术标准 本工程采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平原微丘区的一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路基宽度:25.5m,路幅布置为:中央绿化分隔带宽2.0m+两侧路缘带宽2×0.5米+行车道宽2×7.5米+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