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济文衡.pdfVIP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经济文衡.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经经济济文文衡衡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 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经济文衡”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经经济济文文衡衡 《前集》二十五卷、 《后集》二十五卷、 《续集》二 十二卷。 不着辑者姓名。 此书初刻于明正德十六年(152 1),有杨一清 《序》,但 称先儒所撰。 再刻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有朱吾弼 《序》,仅称其 为董崇相家藏本,亦未言作者名氏。 黄虞稷 《千顷堂书目》记此书为马季机编,所着录的 《前集》、 《后集》、 《续集》之目,亦皆相合。 清乾隆四十年(1775),南昌杨云服 刻此书,程恂作 《序》,称为南宋滕珙编。 滕珙字德章,号蒙斋,婺源(今属江西)人,淳熙十四年 (1187)进士,任官合肥令。 与其兄俱师事朱熹,朱子为其父作 《墓志铭》,称二 子皆有声闻于州县间,又称滕珙廷对甚佳,盖为新安 高第。 此书中取 《朱子语录》、 《文集》分类编次,每一论 必先着其缘起,次标其立论之意,条分缕析,条理秩 然。 比较别家所编 《经世大训》之类,或简而不详,或繁 而少绪者,迥然不同,远在其上。 所以,即使不出滕珙之手,亦非学有渊源者则绝不能 编辑如此。 《前集》皆论学,分为太极、天地、日月、道体、道 学、性、性命、心、仁、知、格物、天理人欲等五十 五类,辑朱熹在自然观和道德观方面的论述。 书中朱熹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理是宇宙的本 原、万物的主宰。 太极散为万物,万物中各有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动前有静,静前有动。 故动静无端,阴阳无始。 性是一切有生命人和物所具有的天性,但人性与物性 又不尽相同。 孟子的性善论,是专从性之理而言,但恶的来源没有 讲清楚。 张载和程颢、程颐的“天地之性”、“气质之性”提出 后,使人性善恶的问题得到解决。 性即天理,是全善的。 但禀于气质,则有善又有恶。 心为一身之主,能认识一切,分析一切。 对天理和人欲的判断,全由心来主宰。 同时,天理亦寓于心中,穷理就是穷心中之理。 仁是心之德,即个人自在的品质。 仁主于爱、义主于敬。 孝悌是仁之本,五常之中仁义最为 要,仁无所不 在。 克己复礼,无私便是仁。 人们在穷理灭欲,格物致知中,要把“持敬”作为道德 修养的“涵养工夫” 。 《后集》皆论古,分为黄帝、尧、舜、禹、文王、武 王、汉景帝、汉光武、春秋、战国、两汉臣、五代 臣、孔子、孟子、 《易》、 《书》、 《诗》、年号、 地理、井田等七十一类。 辑朱熹对历史上的朝代、君主、文臣武将、学者、着 作、制度等的评论。 如书中朱熹认为,文王虽天下三分有其二,而唯知以 臣事纣王,是因为纣恶未盈,天命未改;武王伐纣, 是“应天顺人” 。 如又认为,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为老子的体用;存 心养修,充广其四端,是孟子的体用。 提出“王霸之变”的历史观,认为社会的盛衰取决于君 主心术的好坏。 君主心正,则天下之事无有不正;君主心一邪,则天 下之事无有不邪。 《续集》则兼辑二集所遗而补之,分为圣学、圣德、 修身、新政、时政、用相、君子小人、赏罚、民力、 国用、财赋、保甲、边防、学校、礼乐、庙议等四十 三类,辑朱熹关于政治、经济、礼乐等方面的论述。 如书中朱熹认为, 《大学》之道,为自天子至庶人, 皆以修身为本。 齐家、治国,平天下,莫不由此。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故君主之家齐,则天下无不治;君主之家不齐,则不 能治天下。 齐家就要修身,格物穷理为修身之本。 如又认为,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 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 恤民之本在君主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 国家财用皆出于民,如果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