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8杜牧诗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ppt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8杜牧诗三首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秋天的美好更在于它迷人的澄净,它的干净如洗,它的爽朗开阔,它的泾渭分明,它那弥漫在空气中的果实的气息。还有秋天的湖,别有一番情致,夏天的汪洋恣肆早就沉到了湖底,深邃澄净,波澜不兴,意境高远。 我最喜欢王勃的那句写秋天的诗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从天而下,孤鹜由下而上,高下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水天形成一色。王勃把一个辽阔秋天的意境写到了极致了。 这样的情怀,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来说,是不会有的。城市里只有热和冷的区别,哪里有颜色的变化呢?天空是一样的天空,楼群是永远不变的楼群,马路是永远不变的马路。灿烂的季节,斑斓的色彩,只属于城市之外的旷野,只属于黄土地上的生灵,只属于美丽的故乡。 【赏析】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描写了北方农村独有的秋日风光,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8 杜牧诗三首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赏析】诗的首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地点是“溪桥上”,为后三句远眺岸上柳影、俯视水上绿荷定了方位。第二句写在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诗的三、四两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这两句诗,除以问语“多少”两字领起,使诗句呈现出与所写内容相表里的风神摇曳之美外,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青盖亭亭、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而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入妙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杜牧的这两句诗把风荷的形态写得形象灵动,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作者介绍 1.《早雁》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南侵,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北方边地人民的命运深为关注。农历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伤怀,于是以“早雁”为题写了这首诗。本诗描写大雁四散惊飞,托物寓意,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对他们寄予了深切同情。 背景解读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这里寻欢作乐。此诗为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尤以杜牧的这首绝句为佳,脍炙人口。 3.《题乌江亭》 唐武宗会昌年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来到乌江亭。相传乌江亭就是项羽自杀的地方,诗人见到乌江亭,想到昔日西楚霸王丧身于此,心生感慨,便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1.《早雁》描写的是早秋时节在“胡骑”入侵情境下离散的大雁,它们四散飘飞,哀鸣阵阵,流离失所,寄身江南。颔联描写大雁飞过皇宫的“孤影”与叫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将孤雁哀鸣与皇宫求仙偷安享乐形成对比,突出主题。由于胡骑占据边疆,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可是统治者不问百姓生死,竟然求仙祈求不老,歌舞升平。这样写有警示统治者关注边疆安定,安抚边疆百姓的意味。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和《题乌江亭》都是咏史诗。请结合有关资料信息说说两诗在立意与表现手法方面的不同之处。 提示:《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和《题乌江亭》都是咏史诗,但二者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都有所不同。 首先,《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通过送荔枝的典型事件,鞭挞唐玄宗和杨贵妃的骄奢淫逸,批判的意向明显。而《题乌江亭》则在为项羽的覆灭惋惜的同时,提出有别于传统说法的见解,讽刺是次要的。 在表现手法上,《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运用描写、记叙,不发议论、不抒情,把思想倾向蕴含于冷静客观的描写、记叙中。《题乌江亭》则通过议论表明诗人的见解。 1.《早雁》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以描写大雁的四散惊飞,喻指边地人民在战乱中饱受骚扰,流离失所,表现了作者对边地人民的深切同情,暗含了对统治者的不满。 2.《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骊山的绚丽繁华和华清宫的壮丽宏伟,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讽刺。 3.《题乌江亭》 这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发表自己对“项羽自刎”的看法,在表达惋惜同情之余,批评他不能忍辱负重并总结失败的教训而重新奋发图强,暗寓讽刺。 1.《早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对应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lin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