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bstract
The porous concrete is a kind of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concrete with continuous porosity mixed with special technology.It has certain inten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air and water.The author of the study with experimental system performed better than the design and performance,based on the raw material of cement,aggregate,water reducing agent (PC) choice,set the mix ratio by volume method,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water cement ratio on the performance of detection of pervious concreteand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of aggregate on properties of pervious concrete,at the same time,the detection of anti flexural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porosity.
Key word:porous concrete ratio design strength porosity
目 录
TOC \o 1-3 \h \u 摘 要 1
1 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1.2 透水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2
1.3 国内外透水性混凝土研究现状 3
1.3.1 国内透水性混凝土研究现状 3
1.3.2 国外透水性混凝土研究现状 4
2 透水混凝土对原材料的选择 6
2.1 水泥 6
2.2 粗集料 6
2.3 外加剂 7
2.3.1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7
3 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8
3.1 配合比设计方法 8
3.2 体积法设置配合比 8
3.2.1 配合比参数的确定 8
3.2.2 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 9
4 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检测 11
4.1 不同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的影响 11
4.1.1 不同水灰比的配合比设计 11
4.1.2 试件的成型 12
4.1.3 试件力学性能检测 13
4.1.4 试件孔隙率检测 13
4.1.5 水灰比、强度及孔隙率的关系 14
4.2 不同粒径骨料对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17
4.2.1 不同骨料的配合比设计 17
4.2.2 试件成型及性能检测 17
4.2.3 骨料粒径和强度、孔隙率的关系 18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高楼大厦林立,人口高度集中,污染急剧增加,生态破坏严重。所以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保护地球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如何在城市中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正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城市化建设中,现代化城市的地表逐步被建筑物和混凝土等阻水材料硬化覆盖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便捷的交通设施,铺设平整的道路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这些不透水的路面也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首先,传统的地面铺装强调的是地面的坚固耐用及使用性,但此种路面铺装的不透水性却将宝贵的自然降水完全与下层土壤及地下水阻断,降水大部分通过城市排水系统管网排入江河湖海等地表水源中,加之城市地下水的过量抽取,导致城市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形成了地质学上的“漏斗型”地下水位,引发地面下降,沿海地区还会导致海水倒灌,这就严重影响了雨水的有效利用;其次由于这种表面致密的地面铺装不利于缓解城市的噪音污染,这些噪音主要是来自路面交通产生的噪音,同时在雨天由于不能及时排水,造成路面积水,使雨天行车产生“漂滑”、“吃溅”、“夜间眩光”等现象,给行人出行和车辆行驶带来不便;另外这种不透水的铺装与周围城市建筑共同作用,会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1]。
面对生态脆弱,人们意识到对于路面,应该有意识地多普及蜂窝状的结构和可渗透路面。因为蜂窝状的地面可以有效地改变地表的热量平衡,自然打通地面上下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