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州留园十二峰石 刘 振,蔡 平※,姜丽丽,张晓峰(苏州大学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苏州留园十二峰石
刘 振,蔡 平※,姜丽丽,张晓峰
(苏州大学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摘 要: 苏州阊门外留园以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闻名遐迩,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留园峰石以其玲珑多姿的形象,刚柔相济的线条,成为留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阐述园 中著名的十二峰石,展现留园峰石的千恣百态、巧夺天工,并对峰石的作用及内涵进行探讨。
关键词: 苏州; 留园; 十二峰石
1
十二峰石的来历及形姿
据记载,清嘉庆初,寒碧庄主刘恕(蓉峰)性
园林峰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特色的景观,
有如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令人神思向往,陶然其 间[1]。园林峰石作为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园要素之 一,点缀园林景色,丰富园林景观,深化园林意 境。苏州阊门外留园以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 榭之幽深闻名遐迩,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2]。园内 奇峰异石体态婀娜、玲珑通透,凝聚着天地之精 华,润泽且有灵性,见证着悠久的远古沧桑。它 们以其玲珑多姿的形象,刚柔相济的线条,成为 留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十二峰”尤 为著名,体现着中国造园艺术的特征,是古代文 人山水情怀的缩影[3]。
嗜花石,在其治园20年间,先后搜罗了十二峰石,并
根据峰石的形状姿态及神韵,依次取名为玉女、一 云、印月、青芝、鸡冠、奎宿、猕猴、仙掌、累黍、 拂袖、箬帽、干霄,又请王学浩、潘奕隽绘图、赋 诗(王学浩所作《寒碧庄十二峰》图卷现藏上海博 物馆),并自号“一十二峰啸客”,一时传为佳话[2]。
1.1 玉女峰(图 1) 位于留园绿荫轩西侧墙边青枫树下,峰高约
2.0 m,宽约0.6 m,若隔水远望之,亭亭玉立如一古 装女子,雾鬓风鬟,素裳曳地,风姿绰约立于荷花
2010,4(8)
园林写真·3 ·
作者简介: 刘振(1983 —),男,安徽六安人,苏州大学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 2009 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为苏州园林艺术与设计。E-mail: 。
※通讯作者: 蔡平(1955 —),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E-mail: caip@。
刘振,蔡平,姜丽丽,张晓峰: 苏州留园十二峰石池畔。又因其形如济颠,俗呼济仙石。峰石头部早年已断,今用粘胶连接。
刘
振,蔡
平,姜丽丽,张晓峰: 苏州留园十二峰石
池畔。又因其形如济颠,俗呼济仙石。峰石头部早
年已断,今用粘胶连接。
1.2 一云峰(图 2) 位于明瑟楼南假山中,峰石正面镌有“一梯云”
三字。峰高约3.6 m,宽约1.2 m,如云似帆,屹立于 假山石径之旁,峰石东南侧隐约可见“一云峰”三 字。潘奕隽诗曰: “一云山下卸春帆,岚翠湖光记满 衫。道是此峰才半角,却疑径转到灵岩。”
1.3 印月峰(图 3) 位于曲溪楼、濠濮亭前,面西临池,高约2.2 m,
宽约 1.9 m。整块峰石呈圆方形,盘拗秀出,如灵丘 飞云。石中有一天然涡孔,倒影水中,宛如一轮明 月。刘恕有诗赞曰: “一隙仅容鉴,空明洞碧天。凌 虚忽倒影,恍若月临川。”为此,刘恕把池边小亭称 之“掬月亭”,无论阴晴雨雪,均能以“涡孔倒影” 娱目遣兴,可谓“巧于因借”的范例。
1.4 青芝峰(图 4)
才添加上去的。
1.5 鸡冠峰(图 5) 位于西楼西侧、小石板桥东北水湾岸边,高约
2.7 m,宽约1.4 m。峰上端形如鸡冠,或又因其冠过 于肥大,一头垂下,似象鼻,故又有“象石”之称。 据刘恕诗文序言可知,此石是刘恕在嘉庆六年秋觅 得的一块旧湖石,其峰冠上凿有四只榫眼和一条卯 槽,推测此石曾作过叠山之用。
1.6 奎宿峰(图 6) 位于曲溪楼前、濠濮亭旁、河滩踏步边,临池
而立。峰高约 2 m,宽约 1 m。粗看此峰貌不惊人, 但从曲溪楼前望去,形状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极 为相似,故名奎宿。刘恕在十二峰图题诗曰: “崔 巍形势俨堂堂,偶尔题名拟戴筐。”潘奕隽诗曰: “书 堂异石应星文。”两人均说明了此峰的位置和状貌。
1.7 猕猴峰(图 7) 位于五峰仙馆北面庭院、白皮松下。峰高约
1.6 m,宽约0.8 m。此石形如老猴,搔首挠耳蹲立树 下,猴腮凸出,形态逼真。身上毛发依稀可辨。孙 铨在峰石题诗中有“若遇养而基,没羽饮一矢”句, 说明此峰确实形象逼真。
1.8 仙掌峰(图 8) 位于五峰仙馆北面庭院中,形如手掌,托起向
位于西楼西侧,当窗而立,峰高约 1.6
m(顶上
横加之石不计算在内),宽约0.8 m,形似农夫犁田铲
头。参看民国盛氏留园家照,其时还没有横加之石, 今峰石顶上横加一块湖石,疑是后来整修留园时, 好事者为营造园内所谓的“狮”、“虎”、“豹”的豹 石之形(从曲溪楼北漏窗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