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月十五日夜 唐 苏味道 知人论世 苏味道,648—705,赵州栾城人,乾封进士。圣历初居相位。后因亲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被贬为眉州刺史。少时鱼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 端门灯火 端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的正门。端门灯火的发起人是隋炀帝。 《资治通鉴》载:大业六年(610年)元宵,炀帝“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 自此,端门灯火闻名于世,连外国使者都来观赏。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元宵节赏灯风俗源于洛阳,而城楼布灯习俗则发轫于端门。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①,行歌尽落梅②。 金吾不禁夜③,玉漏莫相催。 ①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用桃花和李花的秾艳,形容妇女容颜服饰之美。 ②落梅:古曲调名。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传为西汉李延年所作。 ③金吾:又称“执金吾”,京城里的禁卫军。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月十五日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上元节。诗的首联总写节日气氛:彻夜灯火辉煌,京城驰禁,整个城池成了欢乐的海洋。“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史载: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皇城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竖之如花树。这虽不是作者笔下的那个夜晚,但由此也可以推想其盛况如许。“合”字是四望如一的意思,是说洛阳城处处如此。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达官贵人,走马观花,马蹄溅起飞扬的尘土;明月当空,照耀着簇簇攒动的人群。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游伎们艳装行歌,唱着“落梅”一类通俗流行的歌曲。 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洛阳城里的元宵之夜,成了不眠之夜,不知不觉已至深更半夜,但欢腾的人群仍然乐而忘返,希望这一年一度的良辰美景不要匆匆过去。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无穷。

文档评论(0)

damoyi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