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修养》 读后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谈修养》有感 朱光潜先生的《谈修养》,一本简单190多页的小册子,充满作者对于本民族本国家青年的,殷切教诲与期望。作者用自己多年的经历和感悟,道出自辛亥到抗日时代间,中国青年的问题与出路。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七八十年后的今天,问题故在。然,今日无亡国灭种的危险罢了。 全书由关于若干个小主题的文章汇集的,看似散笔、逻辑性又十足。书中的道理娓娓道来,让人不经意地读进心里去,而这些道理或许自己本来就知道,只是有些没做到,有些做到了。 在这里只是对颇有感悟的几点谈谈想法。   关于朱先生成此书的时间,序中提到是在四十年代,故先生在书中提到的某些有关时局和百姓生活现状的内容,今天看来有点于实不符了。比如谈到民族生命力时,书中提到学生饭食多为白饭青菜,缺乏营养,至于生理毛病引起心理毛病。关于这一点,我认为现今国内大多食堂还是已经有所提高,起码不至于让学生“黄皮刮瘦”。但问题倒也还是存在,比如仍存在安全隐患,还有饭价问题等。   关于读书。 先生书中提到:“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话,以此警醒曾经采蜜式读书的我。    采蜜式读书,也就是全凭兴趣去读书,其实并无实质性的好坏。但是很容易产生读而不专的现象。书中所言“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一语惊醒梦中人。人最可怕的是难以自知,读书也如此。认为读的很多,懂得很多,但却腹中无物比没读书的人还要显得没有修养。因为其缺少最起码的踏实,认真。倘若一个人踏实认真,而另一个读书万卷却只夸夸奇谈。我还是仍会选择前者作为朋友。    “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这句话还是能够体现出朱先生对于“只按兴趣读书的”一种不太赞许的态度的。    另外有关恻隐之心,我倒是比较赞同罗素的看法。现今怀有恻隐之心的人的确太少了。别说去帮助不认识的陌生人,即使是周边的人,拒绝伸以援手或直接躲开的现象也不是没有。某个社会事件发生了,微博、新闻到处见跟风的人。这些人或言辞激慨,或持道中庸,但这些人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真正了解事情原委的,是真正冷静客观的分析了事件的,是怀抱一个恻隐之心去评论的?或许像作者说的,不乏人其实是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去“凑热闹”。 而我自诩也是做不到作者所说的“悲天悯人”的境界的。毕竟这是恻隐之心的最高境界。胸怀天下,悲济苍生很高大,让人瞩目。这样的人,我想应该也是“圣人”级别吧。我对这种人是由衷的崇敬! 我真正觉得看了这本书竟然升起幸福之感的,是一些儒释道三家见解相左的问题,以老先生的见解作参考,觉得特别靠谱。?   ?   比如道家认为:儒家讲以德报怨,那以何报德?所以要“以直报怨”。佛家更远,简直就无怒无怨的,什么心都不起,始终清静。我自己觉得只能做到“以直报怨”,所以看到朱老先生也持这个观点时,简直高兴。?   ?    还比如佛家讲痛苦皆因“我执”,如果去掉“我执”,就离苦得乐了;道家跟这个差不多,“无为”,不执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没有差别心;只有儒家,一整套礼义仁智信,全然入世的。调和三家,“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说起来简单,怎么才能做到呢??   ?   朱老先生认为:无“我”便无主见,无人格;执“我”便是持成见,逞意气。——恰如电光闪过脑门,心里直说对啊对啊。?   ?   去我执,是一回事,但不能去得连我都没有了,因为人若未出家,没有主见哪成呢?

文档评论(0)

qiuzhimin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