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第6章断层(形成机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逆牵引构造的成因: 断层是一个凹面向上的曲面,上盘沿断层面下滑时,由于向下倾角变小而在上部出现裂口,为了弥合裂口,上盘地层向下塑性弯曲,形成逆牵引构造。 如果地层脆性较高,则可形成反向断层。 ● 同沉积断层一般发育于伸展性断陷盆地的边缘,常常继承了基底断层,重力滑动和差异压实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同沉积断层的活动。 ● 同沉积断层与成油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逆牵引背斜与储油具有密切关系。 实例: 东濮凹陷为渤海湾盆地南端的一北东向凹陷,是一个箕状凹陷,总面积约5300km2,目前已经找到了15个油气田。 返 回 同沉积断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1) 形成多种构造圈闭,其中逆牵引是重要的变形,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储集空间和圈闭环境。 (2) 具有油气运移通道和封堵油气的双重作用,断裂带发育的断层岩、剪切带及有利的岩性,使之具有较强的封闭性。 第四节 断层形成机制 当岩石受力超过其强度,即应力差超过其强度时便开始发生破裂。破裂之初,首先出现微裂隙,微裂隙一般成羽状散布排列。微裂隙逐渐发展、联合,形成一条明显的破裂面,即断层面。 当断裂面一旦形成,且应力差超过摩擦阻力时,两盘就开始相对滑动,形成断层。随着应力释放,应力差逐渐变小,当其趋向于零或小于滑动阻力时,一次断层作用即告终止。 一、安德森模式(E. M. Anderson,1957) 安德森等分析了形成断层的应力状态,认为由于地面与空气间无剪应力作用,所以形成断层的三轴应力状态中的一个主应力轴趋于垂直水平面。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形成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的三种应力状态。 一般认为,断层面是一个剪裂面: σ1与两剪裂面的锐角平分线一致 σ3与两剪裂面的钝角平分线一致 断层两盘向垂直于σ2方向滑动。 1、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 σ1直立,σ2、σ3水平,σ2与断层走向一致,上盘顺断层倾斜向下滑动。 根据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和摩尔圆,引起正断层作用的有利条件是:最大主应力σ1在铅直方向上逐渐增大;或者是最小主应力σ3在水平方向上减小。 故水平拉伸和铅直上隆是最适合于发生正断层作用的应力状态。 2、形成逆断层的应力状态 σ1、σ2水平,σ3直立,σ2与断层走向一致。 根据形成正断层的应力状态和摩尔圆,引起逆断层作用的有利条件是:最大主应力σ1在水平方向上逐渐增大;或者是最小主应力σ3在铅直方向上逐渐减小。 故水平挤压有利于逆冲断层的发育。 3、形成平移断层的应力状态 最大主应力轴σ1、最小主应力轴σ3是水平的,σ2直立。 断层走向、滑动方向均与σ2垂直,两盘顺断层走向滑动。 二、哈佛奈模式(W. Hafner 1951) Hafner分析了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边界条件所引起的应力系统。他假定了一个标准应力状态,并附加以类似实际构造状况的边界条件,从而推算出各种边界应力场下势断层的可能产状和性质。 第一:岩块表面为地表,没有剪应力作用,仅受一个大气压的压力; 第二:岩块底部,应力指向上方,等于上覆岩块的重量; 第三:边界上没有剪应力作用。 第一种附加应力状态: 水平挤压力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且在同一水平面上,两端挤压力不相等。 下图显示了由附加应力形成的势断层分布区与稳定区(即应力太小不足以产生断层区)。 第二种附加应力状态: 水平挤压力在水平方向上自左至右呈指数递减,因而稳定区远远大于势断层分布区,势断层区局限于左端一狭窄地段。 第三种附加应力状态: 附加应力包括两种,一为作用在岩块底面上呈正弦曲线形状的垂向力;另一为沿岩块底面作用的水平剪切力。 返 回 ● 滑块型由组合性断层及其切割的断块构成,断层组合成对冲式、背冲式、地堑槽式、正—逆槽式、正逆拱式等断层。 4、重力滑动构造形成的条件 (1)基底隆升引起盖层的滑动 (2)伸展背景下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 (3)挤压背景下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 NW-SE向挤压――滑片型 滑褶型 (4)岩浆上涌(底辟)形成的重力滑动构造 返 回 六、韧性断层(韧性剪切带) ductile fault( ductile shear zone ) (一)概述 (二)韧性断层的几何特征 (三)韧性断层内的变形特征 (一)概述 韧性断层又称韧性剪切带,是岩石在塑性状态下,受剪切作用而形成的强烈变形带,是中深~深层次的主要构造类型之一。 向下深切的大断裂,在浅层次表现为脆性断层,在深层次则过渡为韧性断层。 脆性断层表现为断层面明显,两盘相对滑动集中于个别的断裂面上,位移显著。 韧性断层是在剪切带沿无数细小滑动面作微小的滑动,带内变形和两盘的位移完全由塑性流动来完成,从而引起断层两侧岩块的错位,虽然见不到不连续面,但确实有位移。 一条向下深切的大断裂,不论是压缩形成的逆冲断层还是拉伸形成的正断层,在浅层(盖层)中表现为脆性断层,在进入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