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系列文库——
亮亮菌菌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中医药知 点
“亮菌”
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
亮亮菌菌
【概况】: 基源 为白蘑科假蜜环菌属发光假蜜环菌的
子实体。
原植物 发光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 tabescens(Scop .ex
Fr .)Sing[Clitocybe tabescens(Scop .exFr .)Bres.],又
名假蜜环菌(江苏) 。
历史 60年代发现该菌在民间已广泛应用于治病; 0年
代进行一系列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工作。
现已用于胆囊炎、肝炎、阑尾炎、中耳炎等症。
形态 子实体丛生,不发荧光。
菌盖初呈扁半球形,后渐平展,宽3~6cm ,蜜黄色,
有平伏毛状小鳞片;菌褶延生,浅蜜黄色,不等长,
稍稀;菌柄杏仁黄色,基部色较深,上部稍细,纤维
质,内部松软,有平伏毛状鳞片,渐变光滑。
孢子广椭圆形,光滑,无色, .2~8 .4×5~6 .
5μm ;菌丝体在培养基上初生时白色,在暗处发出浅
蓝色荧光,老化后转变为黄棕色至棕褐色,不发光,
具发达的根状菌索。
( 图见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235页.图348) 生境与
分布 生阔叶树基或树桩上。
分布于吉林、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
等省。
。
【生药】: 采集 人工培养,民间也有采挖生有假蜜环
菌菌丝体的腐柳树根或树桩供用。
【化学】: 含Na、Ca、Fe等金属元素[1] 。
亮菌甲素(假蜜环菌甲素,Armillarisin A)(1),亮菌乙素
(Armillarisin B)[2],蔗糖、赤藓醇、甘露糖醇[3],抑制
文氏腹水瘤活性,促进小鼠造血组织DNA合成的多糖
[4] 。
参考文献 [1] Nippon Shokuhin Kogyo Gakkaishi 1990 ;
3 (6) ∶468 [2]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2 ∶235(微生物学报 19 4 ;14(1) ∶9) [3] CA
1985 ;102 ∶128902n [4] CA 1984 ;166836f;
1985 103 ∶209946c . 【药理】: ①利胆作用 大白鼠十
二指肠给予亮菌甲素30mg /kg,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给药后1h胆汁分泌的增加率为4 1.2% 。
家犬iv亮菌甲素5或10mg /kg后,与给药前20min胆汁
分泌量进行比较,增加率分别为10 1.5%和186 .
1% ,而去氢胆酸5和10mg /kg的增加率分别为134 .
%和224 .0% ,与亮菌甲素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
05) 。
大白鼠十二指肠给予亮菌甲素后,d1内胆汁中固体物
排出总量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但固体物在胆汁中的
浓度未增加。
在同时胆红素排出量却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减
低率为48 .8% ;当胆汁中排出的亮菌甲素代谢物达高
峰时,胆红素含量很少。
亮菌甲素5mg /kgiv对麻醉犬总胆管十二指肠联接处的
括约肌具有明显的松弛作用,剂量增加,作用加强。
②对肠平滑肌的作用 亮菌甲素5和10mg /kg iv ,对十
二指肠有松弛作用,并可见血压下降以及心率在短时
间内略有减慢。
③体内代谢 大白鼠po,im和iv亮菌甲素后,血清中存
在着原型亮菌甲素。
药物从尿液和胆汁中排泄。
在经肝脏时,发生代谢变化,胆汁中仅见到亮菌甲素
代谢物。
毒性 亮菌甲素对小白鼠急性LD50 ,ip为980mg /kg,
po >4000mg /kg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