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重点7397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第一部汉字形义分析的巨著《说文解字》列出“六书”,其中“造字法”是指事,会意、象形、形声; “用字法”是转注 、假借。 2、古典散文分成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四类。 3、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4、《史记》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 5、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与通假字不同,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6、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7、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 8、秦书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9、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散文;二、韵文;三、骈文。 10、自传体的产生和写书有序言,都与司马迁有关。 11、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有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 12、真正可以称之为论说文,要从《墨子》算起。 13、“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 二、名词解释 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如“‘臣欲使人刺之,众终莫能就’,众字衍”。 2、象形;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日月田山 3、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了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 4、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聲声、開开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万萬 5、《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经注疏》多为汉朝或魏晋人的注。 6、判断句: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在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在谓语后用语气词“也”来帮助判断。如“夫秋,刑官也”。有时在主语后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现代汉语中主谓之间一般用“是”。 7、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苹,音平”。 8、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惴,章瑞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9、句读:是古人读书时候断句用的符号。在一句话完了的地方,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一个圆圈,这叫“句”,在一句话没有完,但读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停顿的地方,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这叫“读(dòu)。”合起来就叫“句读”。 刻书有句读是从宋朝开始的。 10、连绵字: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或有双声叠韵的关系,如蒹葭、踊跃,或没有,如徜徉、逍遥,或同音相重复,如轻轻、青青 11、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徒,本意步行,不乘车。 12、引申义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如,徒,本意步行,不乘车,引申为弟子,众人,空。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三、简答题 1、汉字字体演变大约经历了哪些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有三个阶段,一是从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甲骨文和金文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小篆后者笔画圆转规整,逐渐与物形疏远。 从小篆到隶书,是字体变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理由是小篆的字形结构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号性加强。小篆的圆转笔势到隶书一般变为方折及横、撇、捺等笔画。小篆变为隶书,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从隶书到楷书,除用笔有些变化,字体结构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 (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侣鱼虾而友麋鹿”前例的“舞、泣”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幽壑里的蛟龙起舞,使孤舟上的嫠妇哭泣;后例的“侣、友”是意动用法,其含义是以鱼虾和麋鹿作为朋友 (2)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能够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3、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日,月,田、男等;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如:“绸”古代的意义是“缠绕”,现代的意义是“

文档评论(0)

guocuilv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