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贵州苗族文化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悠久、分布面广。苗
族又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在五大洲都有足迹,主要分布在泰国、老
挝、越南、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等
国家。一在国内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
海南等省内。其中贵州最多,据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
3686900人,遍布全省的各专州县市。古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又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 也最集中, 而台江又是全国苗
族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 97%,被称为“天下苗族
第一县”;其余分布在毕节、铜六、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
盘水、贵阳市等,人们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 苗族喜
欢聚族而居,仅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就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为全省苗族的 39。5%,且多数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以村办单
位聚族而居,与其官民族合村共寨的极少。
贵州苗族集中了全国苗族主要的文化特征, 如较大的方言, 次方
言和多数土语(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有湘西、黔
东。川黔慎三大方言区) ,台江苗族属黔东方言,主要的服饰类型,
重要的工艺美术,基本的风俗习惯,基本类型的耕作文化等等,无不
具备,可说是全国苗族文化的代表。中外许多民族学者,都把贵州作
为研究苗族的理想园地, 而台江又是这块理想园地中一颗最亮丽的明
珠。下面主要对台江苗族历史和习俗作简要介绍。
word 范文
.
苗族的源流及迁移
(一)源流
苗族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 尧舜时期的“三苗”。 “九黎”
是五千多年前居住有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
争,即历史所称的“琢鹿大战”。在战争中,黄帝与炎帝联合,九黎
首领蚩尤被黄帝擒杀,余部退入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建
立了三苗国。在四千年前, 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高部落与“王
苗”争战近千年;最后、三苗国被夏禹所灭。“三苗”失败后,一部
分被驱逐到“三危”,即今陕甘交界地带,后又被迫向东南。迁徙,
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川南、滇东北、黔西北等,形成后来西部方言
的苗族,留驻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的“王苗”后裔, 有部分与华夏
融合,另一部分形成商周时期所称的“南蛮”;而居住汉水中游的,
被称为“荆楚蛮夷”。后来,荆楚蛮夷中先进部分逐渐发展为楚族,
建立楚, 后进的部分继续迁入黔、 湘、桂、川、鄂、豫等省毗连山区,
成为今天东部,中部、方言的先民。
台江境内的苗族先民主要有“黎”和“方”两大部落, “黎”部
落有“九江黎”(九个氏族) ,源于古代“九黎”集团,最初居住在
黄河下游、山东、江苏滨海一带;“方”部落源于古代的“虎方”,
word 范文
.
居住在今西起黄淮平原,东至山东、江苏滨海一带。这两个部落联盟
相近,紧密相处。
(二)迁徙
l 、迁徙原因:台江苗族先民最初由祖国的东海之滨和黄淮平原
开始迁徒而来。 《苗族古歌》描述迁徙前的情景是这样的;我们的祖
先苦难当/住地的地方平得象木板/到处一片水茫茫/由于战争和
艰苦的生活所迫,才不断迁徙。 《迁徙歌》唱道:我们来唱五支祖/
六祖爹妈上高山/迁到西方来过好生活. .....看出当时有六个部落
迁徒。
2、迁徒的路线:境内苗族先民迁徒的路线大体是:离开。黄河
下游、山东、江苏滨海老家后,向安徽、江西移动,再沿南岭山脉西
行,到达广西、又沿都柳江北上,到达榕江一带住很长一段时间,后
因人多地窄,又分批分期迁往榕江、剑河、台江交界处,最后陆续迁
入台江,形成现在外聚族而后的格局。 《苗族古歌》叙述迁徙的路线
曾经过的方休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书画专题-中国画赏析课件.pptx VIP
- 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介绍与有关问题_培训讲座课件PPT.pptx VIP
- 三角形中的证明与计算问题(4类题型)-2025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解析版).pdf VIP
- 外研九上《Module 12 Save our world》作业设计.docx VIP
- XX中学英语兴趣社团活动教案(共8篇).doc VIP
- XX中学英语兴趣社团活动活动记录(共8篇).doc VIP
- 《中国画赏析》课件.pptx VIP
- NY_T 1300-2022 农作物品种试验与信息化技术规程 水稻.docx VIP
- 华沙条约组织武装力量战斗序列.doc VIP
-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课件.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