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网络课程学习报告.docx

《中西文化差异》网络课程学习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差异》网络课程学习报告 作者:百香果巨无霸 要求: 根据本网络课程的所学内容,从中西价值观、文化取向、文化与言语交际模式、文化与商务活动等方面,谈谈 《中西文化差异》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启示(需从多方面进行论述),字数1000-1200. 通过学习《中西文化差异》这门课程,我从中受益匪浅,并且从中得到该课程对我们英语专业学生的启示。 每种文化都有有自己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每个国家都是,我们也同样,就象我们自己的古代经典,它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我们有我们文化的土壤,就象我们特有的牡丹一样,它不可能在外国生根发芽,只有在本土的自然条件下,他才能呈现出它那天生的雍容华贵。西方文化也一样,因而东西文化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体现在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在对待家庭问题上,在对待民族关系问题上等等方面。 在现实中,中西方的家庭观念差异很大。而且,这种差异表现地特别明显。在中国,人们特别重视亲情,自觉地遵守三纲五常。对待父母,人们要孝敬,尽量做到百依百顺;对待兄弟姐妹,人们要同心协力,互帮互助,共同克服一切困难。在中国的家庭中,亲情的氛围异常浓厚,家庭成员之间缺少隐私。此外,中国人对待客人,视如家人,讲究一团和气。就好像王老吉的广告一样,讲求集体主义,主题都是团圆。而在西方国家,家庭观念就稍显淡薄。在西方人的眼中,家是一个私人领域,各自卧室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出入。而且,在西方家庭里,长辈与晚辈间可直呼其名。再有,西方家庭的孩子成年以后,就会搬出去自己住,过独立自主的生活。此外,在西方,亲人的概念划分地较为明确,有的家庭在就餐时还会各自付款,就好像可口可乐的广告一样,讲求个人主义。 由集体主义导致的“关系社会”,最终演化成“面子”社会。人们为了维护自己在各种关系网中的良好声誉,不停的在调整自己的行为,造成“过于注重面子”的行为方式。人们不再首先思考创造和奋斗,而是首先思考如何维护面子;个人要维护在不同集体中的面子,小集体要维护在大集体中的面子,连整个国家对外交往都很注重面子,中国历史上的朝贡体系实际上就是个“面子制度”。只要你接受中国的册封,再定期进贡点土特产什么的,结果你能获得一大笔回报,必要的时候还能得到来自中国的保护。这种“厚往薄来”的朝贡模式实际上更多的是维持了一种“面子”。 于是这种过度集体主义的负面因素也开始显现,制约了社会的发展,让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严重趋同,压抑了人的个性,也压制了整个社会的创造力。 另外,语境的不同会导致中西差异。高语境文化的人听到低语境文化的人给予的详尽信息时会觉得不耐烦,啰嗦而低语境文化的人希望信息表达明确详尽,面对模糊,有歧义的有限信息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为了增强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得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除了了解本国的文化之外,我们还必须了解对方的文化,做到换位思考。 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翻译过程中英汉在宗教文化、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文化及地域文化这四个方面存在着文化差异。我们要运用附加注释、在译文中增词、用文化意义相近的词替换以及意译等方法可以克服这些差异,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文档评论(0)

huangzhiweiw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