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翰海洋药物产业化发展亟待提速.docxVIP

林文翰海洋药物产业化发展亟待提速.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1 专家林文翰: xx药物产业化发展亟待提速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症等疾病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健康,人类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特效的药物来治疗这些疾病,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药物宝库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辽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应用有着悠久历史。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已经从沿海、浅海延伸到深海和极地,特别是海洋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海洋生物中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基因功能及其技术、海洋药物研发等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关注。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室林文翰教授表示: 随着这些研究和技术的发展,我国海洋药物已由技术积累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海洋药物产业将成为未来20年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回忆起8年前记者曾经采访林文翰教授时的情况,林文翰教授说,与那时相比,我国在海洋药物研发方面的进展一直不断,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积淀,发现了一批新型抗艾滋病、抗肿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海洋药物,同时,已从海洋生物中克隆出一批重要的功能基因。目前,我国已有5种海洋药物获国家批准上市,药学功效广泛,包括抗凝血、降低血黏度、降血脂、免疫调节、治肝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 此外,一批海洋候选新药正在进行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如一种新型抗艾滋病海洋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艾滋病药物;一种以螺旋藻为原料的抗肿瘤新药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并建立了专门的原料养殖基地;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草苔虫内酯19已基本完成了临床前研究。林文翰教授表示,目前,该领域国内专利的申请主要集中在抗肿瘤药物和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以及生物镇痛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方面。 国内应用生物技术进行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开发,也做了不少工作。林文翰教授谈到,其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海洋蛋白类药物起步较快,先后开展了别藻蓝蛋白、海葵毒素、鲨鱼软骨蛋白、芋螺毒素、降钙素等药用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海洋微藻光生物反应器技术、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和发酵培养、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开发生物活性物质等研究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他举例介绍,在芋螺毒素结构与功能研究中,获得了一种含25个氨基酸、3对二硫键的新芋螺毒素,并得到了基因工程高表达,该毒素具有强力的镇痛作用和较高的药用安全性;从鲨鱼软骨中分离到一种具有抗实体瘤生长的新生血管抑制因子,通过基因重组表达获得成功;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出具有抑制肿瘤生物活性的藻蓝蛋白;利用基因工程研制强心多肽海葵素,以期解决天然来源稀少和含量低的难题;构建了包括平颏海蛇、鬼蚰、侧花海葵、信号芋螺、线纹芋螺、文昌鱼、赤魟等的cDNA文库,筛选得到100多个具有药用价值的功能基因,对其中18个功能基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完成了海葵强心肽、海葵细胞毒素、水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海蛇神经毒素、赤魟肿瘤抑制因子等药用功能基因在大肠杆菌或酵母中的表达和纯化工艺及药理药效学研究。 褐藻胶、卡拉胶、琼胶和甲壳质是海洋中资源丰富的四大糖类物质,以大型经济褐藻为原料开发的藻酸双酯钠(PSS)是我国第一个海洋糖类1类新药,此后又开发了甘糖酯和海力特以及海洋中药岩藻糖硫酸酯(FPS)等。林文翰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处于II期临床研究的糖类药物有抗脑缺血药物(D-聚甘酯、玉足海参多糖)、抗老年痴呆药物(HS971);处于III期临床研究的有抗动粥样硬化药物916等;处于临床前研究的有抗2型糖尿病药物HS 203、抗尿路结石药物及海洋真菌多糖药物等。近两年来,海洋糖类研究多数集中于酸性多糖研究,如从褐藻中提取的新型岩藻多糖MC26有抗流感病毒效果;从红藻中提取的卡拉胶具有显著的抗HPV病毒活性等。而自从肝素五糖应用于临床以及磷酸甘露五糖硫酸酯(PI-88)临床良好的抗肿瘤和抗凝等活性得到认可后,寡糖药物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 重点方向有待突破 欧美国家把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确定为21世纪优先发展领域,我国也不失时机地将海洋生物技术纳入“863”计划,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迄今为止,海洋生物技术不仅成为海洋与生物技术交叉发展起来的全新研究领域,同时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点。对海洋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具体应用领域之一——海洋药物的研发,我国也应在一些重点方向上加强攻关。 海洋生物是生物活性物质的宝库。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18000余种结构明确的化合物,其中有近3000种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这些活性独特化合物的结构,给药物学家提供了难得的药物设计分子模型,启迪着他们的药物设计思维。林文翰教授强调,加强新靶标、快速筛选

文档评论(0)

153****2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非专业程序员,熟练python爬虫,制作教育游戏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