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新机场航站楼绿色施工技术应用与实践.doc

昆明新机场航站楼绿色施工技术应用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明新机场绿色施工技术应用与实践 汇报提纲 一、工程简介 二、工程特点、难点 三、关键技术及创新 四、绿色施工技术 五、管理成效 第一部分 工程简介 一、简介 昆明新机场项目定位为“大型枢纽机场和辐射东南亚、南亚,连接欧亚 的门户机场”,是国内四大门户机场之一。 一、简介 昆明新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75万m2,南北长855m,东西宽 1134m,地下3层、地上3层。 一、简介 航站楼基础设计为人工挖孔桩,局部天然基础。 一、简介 主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体系。 一、简介 屋面钢结构采用焊接球钢网架,外围护屋面采用直立锁边铝镁锰金属 复合屋面,幕墙采用框架式玻璃幕墙和双向拉索幕墙。工程设计大量清水 混凝土,应用HRB500钢筋达10万t。 一、简介 工程于2008年10月份正式开工,2009年8月混凝土结构封顶,同年11 月完成钢彩带安装,2010年3月完成屋面钢结构滑移安装,6月基本完成 金属屋面工程。2011年10月完成非民航专业工程竣工验收,2012年6月 28日通航运营。整个工程施工工期3年,作为一个全新的机场,建设速度 是令人瞩目的。 第二部分 工程特点、难点 2.1 工程特点 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地质条件复杂 2.1 工程特点 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建筑造型新颖 2.1 工程特点 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结构设计复杂 2.1 工程特点 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专业系统齐全 2.1 工程特点 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工程体量巨大、工期紧、要求高 2.2 工程难点 1)山区岩溶地貌的超高填方施工 2.2 工程难点 2)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 航站楼是当今世界应用规模最大的隔震建筑,隔震垫的安装数量大 、精度要求高。 清水混凝土面积达8万m2,特别是梁板清水混凝土等水平构件施工难 度极大。 钢彩带及锥管柱倒插柱安装形成钢结构与土建交叉施工,节点复杂 。 异形空间钢彩带设计独特,位于楼面之上,均为超厚板,给构件吊 装、胎架搭设、焊接施工等带来极大挑战。 前中心区屋面网架面积达8万m2,最大跨度72m,最大悬挑长度32m, 最高72.9m。 2.2 工程难点 3)场外标高不断变化,总平布置变换频繁,文明施工管理难度难度大 2.2 工程难点 4)点多面广、交叉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 2.2 工程难点 5)指定分包多,总承包管理、协调、配合、服务工作量大 第三部分 关键技术与创新 三、关键技术与创新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中央大厅隔震层设计1811个直径1m的隔震支座,108个粘滞阻尼器,隔 震建筑面积达45万m2,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减隔震建筑。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中央大厅隔震层设计1811个直径1m的隔震支座,108个粘滞阻尼器,隔 震建筑面积达45万m2,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减隔震建筑。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创新技术:1、隔震支座首次采用高强钢筋连接直螺纹套筒,通过定位 钢模,实现了隔震支座连接件一次预埋就位,快速、精确地完成了隔震 支座安装。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现场隔震支座安装完成 隔震支座安装试验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创新技术:2、首次在国内大型建筑工程中实现了橡胶隔震支座更换施工 技术,通过力学分析和反复试验,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确定了梁板弹性变形内的顶升高度,制定了荷载加载制度,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通过定制的液压千斤顶同步控制系统,解决了一墩多垫大直径大位 移隔震支座的更换问题。 3.1 基础隔震施工技术 成果水平:该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省级工法3项,发明专利3 项,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云南省地方标准《建筑工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施工及 验收规范》。 三、关键技术与创新 3.2 钢彩带安装综合施工技术 3.2 钢彩带安装综合施工技术 钢彩带共7条,总用钢量1.8万吨,彩带为正弦双曲线箱梁交织形成的复 杂空间结构,为国内外首次采用的大型拱形“钢彩带”支撑结构体系。 3.2 钢彩带安装综合施工技术 彩带结构变形图 彩带结构应力图 创新技术:1、通过模拟仿真技术解决了结构找形、计算分析、阶段构造等难 题,实现了“七彩云南”的建筑设计理念。 3.2 钢彩带安装综合施工技术 壁板加工成形后的检测示意图 厂内加工弯扭构件 创新技术:2、根据弯扭箱型截面的特征,采用计算机精确放样、弯曲壁板冷 压成形、样箱检验等工艺,解决了弯扭构件加工制作难题。 3.2 钢彩带安装综合施工技术 整体坐标原点位置 下彩带支座计算机模拟拼装坐标系 创新技术:3、采用计算机模拟预拼装工艺,解决了大型钢结构构件无法进行 实体预拼装的难题。 3.2 钢彩带安装综合施工技术 焊接收缩 创新技术:4、结合钢结构动态测量定位、预调

文档评论(0)

137****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