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泥石流活动评估与防治(提 纲)谭炳炎二OO四年一月泥石流活动评估与防治泥石流活动评估与防治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泥石流活动及危险性评估泥石流防治工程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的类型泥石流的组构特性和运动特性泥石流成灾类型及特点泥石流与洪水、滑坡的区别泥石流形成过程框图泥石流活动产出环境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是山区汛期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失稳搬运)现象。它是泥沙在水动力作用下失稳后,集中输移的自然演变过程之一,具有严重的灾害性.某些山区河流在汛期中由于暴雨或其它水动力如溃坝、冰川、融雪等作用于流域内不稳定的地表松散土体上,由于松散土体夫稳参与洪流运动,因此在流域内形成二种汇流现象,一是水的汇流;二是沙的汇流。二种不同相的物质在共同的流动空间内混合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水,沙混合输移现象。当这种特殊的流体中含沙量超过某一限值后,因其流动特性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洪流,它对工程设计及环境的影响与洪水、滑坡不同而称为泥石流。 在一些植被较好的陡坡面,下伏基岩或不透水层埋藏较浅、前期降水充分,上复松散土体饱水后,由于土体中C、 Φ值降低和有压地下水底作用,也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形态泥石流活动三过程:形成——输移——堆积是地表一次破坏和塑造过程平面呈一不对称的哑铃形成区和堆积区的形态极不稳定。形成区由条带状向树枝状发展。流通区在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堆积区由于流域内来沙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展,进逼下游大河变形。泥石流形成过程框图降雨流域环境地形植被松散堆积物(人为的、自然的)崩塌滑坡分散补给集中补给块体运动洪水汇流(QB)泥沙汇流(QH)河沟或坡面QB+QH=QC洪水淘蚀rc<1.3tf/m3洪 水rc≥1.3tf/m3泥石流泥石流活动产出环境流域内山坡面上和沟谷中存在大量的自然形成或人为堆积的松散土体,且处于不稳定状态。受人类活动干扰而失稳的某些在自然条件下属于稳定的土体。活动空间条件:活动空间条件越大、泥石流活动越充分,能认识泥石流的信息也越多。暴雨、地震、人类活动等影响的程度。 按泥石流体中的物质组成分类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按泥石流的成因活动产出的环境分类泥石流的类型按泥石流体中的物质组成分类泥流型rc≥1.6tf/m3 。泥沙粒径主要由均匀的粉粒级以下物质组成,多为非牛顿体。多集中分布在黄土及火山灰地区。水石型rc≥1.3tf/m3 。粉粒及粘粒含量极少,以沙、块石为主,为牛顿体,多见于花岗岩地区。泥石型rc≥1.3tf/m3。介于上述二种类型之间多为牛顿体,少部分也可以是非牛顿体。广见于各类地质体地区及堆积体中。泥石流的组成类型图片泥流型水石型泥石型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自然演变型区域地质环境差,地表松散物稳定性较低,生态环境脆弱的某些山区,在长期的自然演变过程中,由于水动力作用,发生的一种泥沙(地表松散物)集中搬运现象。人类不合理活动型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干预所造成的负面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将形成人为的泥石流,常见的人类不合理活动有:(1)工、矿、交通、城镇建设弃渣不当,环境意识不足,管理水平低。(2)切坡、陡坡开荒、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等落后生产模式。(3)建筑标准较低的堤、坝、水渠、支挡等水工和土工建筑物。(4)陡坡面上植被单一,缺乏科学的多层次立体防护。混合型自然演变 + 人类不合理活动按泥石流活动产出的环境分类坡面型泥石流主要发生在30度以上的山坡坡面上,不透水层埋藏较浅,表层有较好的植被覆盖,无沟槽水流,水动力为地下水浸泡和有压地下水作用,在同一坡面上可多处同时发生,成梳状排列,突发性强,无固定流路。沟谷型泥石流有明显的坡面和沟槽汇流过程,松散物主要来自坡面和沟槽两岸及沟床堆积物的再搬运。泥石流流动除在堆积扇上流路不确定外,在山口以上基本上集中归槽。根据山口大河所在区段的地形特征又可分为:峡谷区泥石流沟:堆积扇难保留完整,与大河相互作用强烈。宽谷区泥石流沟:堆积扇保留较完整,与大河相互作用弱。坡面型泥石流图坡面型泥石流构造图坡面型泥石流破坏机制坡面型泥石流与沟谷型泥石流的区别沟谷型泥石流图坡面型泥石流坡面型泥石流构造图石质山区50-100m基岩表面根系网状层(表面腐质土盖层厚度b=0.5~1.5m)斜面上坡残积物(厚度b=0.5~5.0m)斜面上坡残积物(厚度b=0.5~5.0m)土质山区 表面根系网状层或硬壳层0.2m~1.0m下伏基岩和不透水层埋深浅表层有较好的林、灌、草覆盖地下水为有压水坡度30度隔水层黄土、紫红色、红色沙粘土耕植层 斜面松散土层 表面有0.2M ~2.0m硬壳坡面型泥石流破坏机制坡面型泥石流破坏机制前期降雨充分,松散土层内部饱水,地下水变成有压水流,破坏表层根系网状构造或土体表层硬壳结构。松散土体由于饱水后,C、Ф值降低,土体骨架变形、塑化、液化后发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