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8
疫情过后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
当我们在谈论疫后经济形势的时候,一种思路是观察各种经济数据,以及这些数据背后的周期规律,通过与历史走势的相似性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推论判断。另一种思路,是留意经济数据背后的供需行为,从供给与需求自身遵循的规律来判断未来。
从决定经济周期、甚至是周期背后供需变化的三大构成因素——政府、企业、家庭三个维度分析,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即便没有新冠疫情带来的外部冲击,2020年我国经济也将陷入苦战。在这一场波及到社会各个层面,甚至是全世界的疫情中,这场苦战势必演变为“血战”。
据国家经济机构数据及测算结果显示,在2020年1、2月,疫情对我国国内消费的总影响将达到1.38万亿元人民币,占比2019年总消费5.5个百分点;去年我国国内消费占GDP增长的贡献度已经超过60%,今年一季度经济的负增长,将会连带GDP下降3~4个百分点。
长久以来,电力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休戚相关。虽然此次疫情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波及影响程度大有不同,但电力作为经济版图的重要构成也难以独善其身——始于正月的疫情防控措施及超长假期,打破了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常规走势,往年在正月出现的电力消费拐点并未如期到来,用电量持续低位徘徊,疫情对于二、三产业冲击导致全社会用电量的下降幅度甚是可观。
根据2016~2019年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加权平均估算,此次疫情将下拉全社会用电量330~1000亿千瓦时左右,影响2020年全社会用电增速0.46~1.39个百分点,联动传导GDP增速下滑1~3个百分点。仅从需求侧观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势必承压,同时发电侧还将面临由于复工延期带来的工程项目进度延迟,产业链上游供应紧张,燃料物料成本上涨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在经历了前两年2轮降电价和市场化交易的洗礼后,市场环境更为严峻,电力行业在今年的开局也更加艰难。
然而,历史这位忠诚的记录者也告诉我们,人类曾无数次与疫情交手,虽代价惨痛,但最终都以胜利告终。疫情带来最大的考验并不是病毒本身,而是如何在被打乱的社会秩序中形成新的社会凝聚力。
随着疫情走势轮廓的逐步清晰,这只发生概率极低但破坏性极强的“黑天鹅”终将离去。“十三五”收官,决胜小康,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所有的既定目标都伴随着社会机器的轰鸣声渐行渐近。
但与人类将长期和病毒作抗争一样,新冠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将长久考验我国经济的韧性与耐受力,也将交由中小企业接手经营空窗期后继续与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较量。
显然,电力在2020年的关键词已不单单是“支撑”与“保障”——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维系好自身的发展,体现的不仅仅是转危为机的能力。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这场艰巨且持久的电力战“疫”才刚刚打响。
在用电量下滑的背后
是疫情对电力产业链的冲击
资本市场对于经济波动的嗅觉最为灵敏,反映也最为直观。
从疫情防控手段实施初始,三大指数大幅低开,沪深两市红盘个股仅百余只,其中能源板块各大股指全线飘绿,涨幅均超过-9%,新能源的涨跌值超过-138。在一月下旬就有不少声音呼吁,适当延长光伏电站并网申报期限,以及2020年竞价和平价项目的申报时间节点。
事实上,市场出现恐慌情绪未必全无道理。本次疫情除了对于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形成明显冲击外,更为严重的,是产业链波及效应产生的连带反应。
“目前我们最大的困难是供应链没有恢复。很多项目没有办法如期申报并网,企业的业绩将直接受到影响。”光伏企业从业者告诉记者,由于复产复工延迟、用工紧张、物流中断,光伏产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已经出现明显下滑。人工、原辅料、折旧、运营等一系列成本的大幅上升,严重拖缓新能源平价上网进程。
“上游供应链吃紧,进而对下游市场产生的抑制作用,将会导致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减少近5吉瓦。”眼下,我国在近几年大力扶植和培育的战略型产业,正在经受着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严峻考验。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上游制造端的产能下滑已导致大量海外订单交付延迟,进而波及到印度及多个亚太国家的并网进程。印度工业商会则在近期表示,“进口零部件的短缺将成为‘印度制造’的机会,印度将借此打造一个强大而有竞争力的国内光伏制造业。”
尽管也有业内人士对于产业走势给出了较为乐观的分析,认为“疫情对于新能源产业链的影响仅局限于短期波动,随着国内新能源政策的逐步落地,海外订单的逐步回暖,新能源产业仍有望维持全年高景气状态。”但全国总体用电负荷下降引发弃电率陡增的情况引起了产业内所有人的警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王勃华透露,“由于国家大型工矿企业停产停工,1月,某技术领跑者项目的弃电比例高达50%,2月的情况还在加剧,甚至在前几天限电率达到100%。山东、山西、安徽、云南、青海等多个地区都陆续出现了高比例弃电的情况。”
显然,与产业链的小幅波动相比,电力行
文档评论(0)